• 22阅读
  • 0回复

知识的饥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08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知识的饥饿
周长年 郭远发
不久前一个清晨,一列四百多人的队伍,其中有不少鬓发斑白的老者,焦急地等候在北京图书馆门前。开馆时间一到,人们蜂拥而入,把里面一个阅览室的大门都挤破了。
看到这种情景,我们眼前浮现出了解放前饥民们在米店门前排队籴米的情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种悲惨的场面已经不复见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却是知识的饥饿者在图书馆门前排队等候进馆读书的场面。
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在高兴之余,心里又有点不是滋味。
人们往往把书本知识比喻为精神食粮。这个比喻,科学地、生动地说明了书本知识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图书馆是书本知识的宝库。但是就拿北京图书馆来说吧,主楼内大小七、八个阅览室,只能同时容纳四百多个读者。可是现在平均每天有一千四百多人去那里读书,高峰时甚至达一千九百多人。据北京图书馆的同志反映,他们那里的这种状况,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是普遍存在的。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包括人们的高度的科学文化素养。当前出现的那种人们的知识的饥饿,反映了我国四化建设的大好形势。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大好形势出现的时候,人们才有这种对于知识的饥饿感。所以我们的干部,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切莫轻视人们对于精神食粮的渴求。有一位老图书馆工作者曾经说:“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用解放初期解决饥民吃饭穿衣问题那种精神来解决当前群众的知识饥饿问题,那么,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就会大有希望。”这样的话是十分中肯和深刻的。
当然,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困难还很多,要马上建设起很多图书馆来是困难的。但是,只要领导重视,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帮助图书馆解决一些目前急需克服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善人们的读书条件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