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林业治本的一个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0
第1版()
专栏:

林业治本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报评论员
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把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切实解决发展林业中的具体问题,使林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过去,在“左”的影响下,安徽省的一些地方,出现过大量毁林的现象。解放初期,全省木材自给有余;后来,森林破坏严重,由产材省变成木材调入省;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省里的主要领导同志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毁林的原因,提高广大干部对林业的认识,把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当作关系国计民生,裨益当代,造福后代的大事来抓,政策落实,措施得力,群众欢迎,治林效果显著。这些情况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动手抓林业,是林业治本的关键问题。
一些地方不断发生毁林事件,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领导问题。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是四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森林资源不多,过去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同志是了解的。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有的领导同志往往不是从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着眼,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对不断发生的毁林事件,听之任之,甚至采取包庇、纵容的错误态度,致使那里的毁林歪风至今仍未刹住,森林资源继续遭到破坏。还有些领导同志,或者感到事情很棘手,不想或不愿多管,对问题采取压、推、拖的办法,不了了之;或者只作一般号召,使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对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林权纠纷等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因而也就不能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令进行严肃处理和合理解决。实践证明,某些领导干部的这种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如果不来一个转变,林业是搞不好的。
安徽省治林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省的主要领导同志真正重视林业,通过调查研究,向群众请教,向林业科技工作者请教,摸清情况,看准问题,说办就办。例如,林区社员口粮不足,这是一些地方毁林开荒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省内调剂一部分粮食,提高林区社员的粮食供应标准,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林业职工和林区社员安心务林。结果,制止了毁林开荒,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林区社员生活的关怀,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林业很快地发展起来。除此以外,还从地方财政拨出资金,支援和扶持林业的发展;组织各有关方面协作搞好木材综合利用,大力节约木材。为了搞好这些工作,领导不只是一般地提出任务,而是狠抓具体措施的落实,做到事事有人办,项项有着落,治林效果很好。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希望有关党政领导同志,象安徽省委那样,亲自动手,调查研究,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具体措施。比如,逐步建立健全林业生产责任制,把护林、造林、育林、营林的效果同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使他们有权、有责、有利,积极搞好营林;按照党的政策,合理解决林权纠纷,稳定林权,颁发林权证,使群众树立长期营林思想;对毁林事件,依照国家法令严肃处理,坚决刹住毁林歪风,等等。尽管各地情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只要各级领导真正重视,切实加强党对林业的领导,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林业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事业就会出现良好的形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