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县长上任“一碗水” 兰芳畹急群众所急,解决山区群众饮水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0
第4版()
专栏:实干家

县长上任“一碗水”
兰芳畹急群众所急,解决山区群众饮水问题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长、县委副书记兰芳畹,关心群众生活,一上任就着手解决山区群众的饮水问题,各族群众赞扬他是“不负民望”的瑶族县长。
兰芳畹今年55岁,1949年入党,解放后在都安工作多年,长期生活在群众之中。1965年他担任这个县的县长,深得群众拥护,只因他推广“小杂粮包产到户”,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判,后来被调去河池地区东江氮肥厂当党委书记。近年来,都安各族干部、群众很想念他,再三向上级要求把兰芳畹调回来。去年12月,在县第六届人代会上,他以430票的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县长。
都安的“九分石头一分土”早已闻名,十年浩劫,又成了左倾路线的重灾县,家穷,底子薄。去年全县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群众生活才有所改善。当选那天,兰芳畹发表“就职演讲”,他说,大家选我,不是要我做官,而是要我做人民的公仆,真正为各族群众办事。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当时,正遇天旱,地苏公社一万多群众走九公里路到县城来运水吃,全县80万人口,仍有二十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尚未解决,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能让群众自在地喝上一碗水,我这县长还能当得下去吗?”于是,兰芳畹上任半年,就抓水抓了半年。
春节刚过,他就到地苏去。公社干部们想为县长的“荣归”“把酒接风”,兰芳畹说:“我不是来讨饭吃的,我只讨一碗水喝!”干部们懂得这句话的分量,沉默了。
这个公社曾花了一百多万元,建起56个电灌站和102个柴油机抽水站,可现在大部分报废了,到头来群众还是没水吃。老兰问:“从高岭到地苏的水渠呢?早年不是吃这条水,还能灌溉、养鱼吗?”公社主任说:“是受益了十年。可是因为渠道渗漏、塌方,长期没有维修,前几年就断流了。”兰芳畹在地苏工作多年,他很清楚:地苏吃水、用水,只有靠这条渠道。一定得想办法修复!
他沿着32公里长的渠道走去。面对荒芜破漏、淤泥堆积的渠道、塌陷的石桥渡槽,他心情越来越沉重。
到了高岭公社响水关,流水哗哗,可就是流不过地苏去。人们告诉他:“有什么办法呢?经管水渠的是县水管所,所长嫌官职小,成天喝得迷迷糊糊,谁也奈何他不得,那个来维修渠道?”原来如此!兰芳畹不由怒火直冒:“好一个败家子,成千上万群众没水喝,他却天天喝酒!”回到县里一查,确实不误,他让人事部门立即撤换了这个所长。同时,他和水利技术员一起制订了修建这条水渠的规划,亲临工地指导地苏公社的百益、拉棠两个大队修复了渡槽,疏通渠道。半个月后,这两个大队吃上了渠水,还保证了三千多亩农田的灌溉。
虽然国家支援少数民族山区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分配下去了,但兰芳畹还不放心,为了检查、落实和做好下年度的规划,6月初,他带着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员,对投资万元以上的工程,一一过目,尽量多为群众设想,让这碗水能真正喝进群众口中。下坳公社准备用九万元投资搞电动工程。兰芳畹考查了这个公社的六桐水库后,提出用修引水管道的方案代替电动抽水工程,可节省投资二万元,管道修好后,群众用水也可以不花钱。
兰芳畹上任半年多时间,跑遍了全县24个公社,对重大的人畜饮水工程一一作了具体细致的安排和规划。这位瑶族县长处处为群众着想,与人民息息相关的感情,深深留在都安各族人民的心中。县里一位干部风趣而深情地对记者说:“常言‘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我们老兰是‘县长上任一碗水’。这碗水,平淡无奇,但清凉、解渴,甜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本报记者 谢式邱
(附图片)
瑶族县长兰芳畹和群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周家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