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署名的讲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2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署名的讲究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建议,今后写文章在报纸上开展文艺评论,最好用个人署名。这似乎是件小事,却体现着一个重要原则,即创立一种同志之间平等相待的条件,进行充分说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至反批评,开创文艺评论中民主的正常气氛。
“文化大革命”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横遭摧残,文艺评论园地也笼罩着“四人帮”的妖风毒雾。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是非颠倒、美丑混淆的内容不必谈了,只说那些“梁效”、“初澜”、
“江天”等可憎可怕的名义,那种社论、评论、报刊联合文章的吓人形式,便是很不足取的。它摆出“批评者”的盛气凌人和不容置疑的官方色彩,一下子便把被批评者置于受审地位,不允许人据理申辩和反驳。所以,打倒“四人帮”以后,尽管文艺战线贯彻双百方针,
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广大群众和文艺战士对过去那种形式的文艺评论还是心有余悸,“神经过敏”的。
联想到与此关系不大的另一件事。某单位纪检会负责人用群众来信署名的变化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在他们收到的群众来信中,无论揭发检举,还是申诉要求,有90%以上签署真名实姓,改变了过去相当数量的来信不署真名的情况。他们认为这个变化说明群众对党的信任提高了。我觉得,文艺评论署个人名字,坚持同志态度,平等相待,满腔热情,互相帮助,一定会为文艺繁荣、百花齐放创造更好的条件。荣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