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疏导是上策——江苏浙江安徽城乡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3
第2版()
专栏:

疏导是上策
——江苏浙江安徽城乡市场见闻
本报记者 林晰 吴元富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商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对流通领域要认真实行疏导的方针。稍后,本报发表了记者述评,说明疏导是搞活市场、繁荣经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次在苏浙皖三省采访,记者欣喜地看到中央的这一方针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认识,所理解,所掌握。
提到疏导,人们自然会想到过去把市场管死的办法是多么不得人心。在合肥市,遇到一位来自淮北萧县的干部,他说:“萧县过去是‘三兵’管市场(即民兵、红卫兵、红小兵),对商品流通也运用专政手段。这不仅把市场管死了,也把人民管苦了,国家管穷了。”这真是一针见血的话。无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志说,过去保护国营商业一家,打击、限制其他经济成份,不准农民直接销售农副产品,组织大批退休工人,在桥头、路口站岗,捉拿进城卖东西的农民。每逢节日,往往要出动成百上千人,同出售产品的农民处在严重的对抗之中。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市,工商管理部门曾开着大卡车捉拿进城卖菜的农民。农民说,进城卖青菜都不许可,这叫什么政策?!
现在不同了。用工商行政部门的话来说,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无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副局长说:“过去是限制农民进城,现在是保护农民进城。”江苏省去年投资226万元,在农贸市场修建凉棚53,000平方米,平整场地11万平方米。安徽、浙江也抓了农贸市场的场地建设。在我们去徐州市采访的时候,徐州段庄农贸市场刚刚建成,四百多米长的绿色凉棚搭在公路两侧,棚内有水泥柜台,农民们把鲜菜、活鱼摆在台子上出售。在宁波市中马路农贸市场工商管理组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写在黑板上的服务项目有复称、借秤、借水盆、供开水、售常用药、代开发票等八九项之多。其他各地也大都如此。无锡市崇安农贸市场一位管理干部说:“农民从几十里外把青菜、鱼虾担进城,累得满头大汗,我们得替他们着想。”这个市场原来没有自来水装置,他们找有关部门提意见才接通自来水,在自来水龙头前备有水桶,农民把青菜洗得水灵灵的再卖。各地市场管理组最忙的要算复称处了,有些农民的秤不准,小摊贩故意缺斤短两,查出来都要给顾客补上,秤不准的借给秤,对屡教不改的小商贩还要罚款。看来,复称这个办法值得推广。有的市场设有广播室,宣传政策,公布行情。对投机倒把和哄抬物价的给予打击。无锡市民把黄豆芽叫做如意菜,是春节时每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去年春节前,南河浜农贸市场的黄豆芽由每斤一角三、四分,涨到一角七分,后来排队的人多,竟涨到每斤二角、三角……对这种哄抬物价的事,市场管理组进行了干涉。市场管理人员无论在烈日下,还是在寒风中,在拥挤的人丛里,每天做着大量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事实上,这些平凡的工作,就是在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疏导方针。
贯彻执行疏导的方针,更有一个思想上的疏导问题。某些人对目前市场搞活的作用和意义不理解、不赞同。例如,有的县委书记去理发馆把烫发用的工具、设备强行拿走,不准青年妇女烫发;有的地方仍然出动民兵赶散农贸市场;有的国营商店砸了个体户的担子;有的火车站不给货栈办理商品托运;货栈的优越性本来在于横向联系,去年搞货栈,不少部门蜂拥而上,部门所有制——即条条、块块的利益使货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捆住了货栈的手脚。进一步搞活市场,不首先进行思想上的疏导,怎么能行呢?
城市农贸市场的场地,中央明确指示今后要列入城市规划。可是,有的城市在作十年规划时,把农贸市场的建设忘掉了。宁波市大世界农贸市场,我们去访问的时候,下着蒙蒙细雨,狭窄的街道两旁,农副产品货摊一个挨着一个,热闹非凡,但正如人们形容的“挤进去一身汗,挤出来一身泥”。历史上形成的市场,多在桥头、路旁、寺庙跟前,现在这些地方有的变成闹市区,有的成了交通枢纽。在这些地方进行交易活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城建部门都来干涉。小街小巷一片嘈杂声,又影响了居民休息。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谁也离不了它,但从不同方面的利益来考虑,又都嫌弃它,甚至要把它砍掉、赶跑。在一个城市认真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没有整体规划,不下决心建设市场是不行的。
疏导是上策。不通的地方要疏,搞乱了的地方要导,对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要进行管理和制裁。行政手段,规章制度,经济措施,都是疏导的内容。我们在苏浙皖三省采访,人们扳着指头数了数,现在的流通渠道有十二、三条之多。这些渠道是否都需要,利害关系如何,还要再看一段才能得出结论。不少人提出对“百家经商”这个提法要进行具体分析。与商业纯然无关的部门都来经商看来是弊多利少。把经营商业和一定的特权结合在一起,更是会违反经济规律。目前,不少地方党的部门办起了商店。本来,国家对农副产品的计划收购部分是由农村供销社负责经营的,但是,有些社、队商业也插了手,他们既不执行国家的收购计划,又不执行商业部门调拨计划,影响了国家购销计划的完成。安徽省宣城地区的土纸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二类物资,历来由供销社负责收购和调拨,去年社队商业插手后,全区15万担土纸收购计划,只完成了九万多担。宁国县姚高公社是土纸主产区之一,因为供销社和社队商业收购土纸发生纠纷,县委仲裁供销社每收购一担土纸给社队商业返利一元三角三分。这部分钱没有落入生产者手中,而是成了社队商业的利润,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办商业的还有机关、团体、学校。例如新华书店批发烟酒,派出所收购农副产品,火葬厂开百货店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商业一不纳税,二不缴利,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所得利润大都归单位“小金库”所有,成了部门发放奖金、搞福利待遇和不正之风的财源。对这些商业进行整顿,也是属于执行疏导方针的一个内容。
在苏浙皖三省市场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有了一个突出的体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办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原则,但又不宜于搞一刀切;在流通领域里执行疏导的方针,也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用刀乱砍,否则会把刚刚搞活了的市场又搞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