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中国经济调整和中外经济合作——访香港新鸿基公司主席冯景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3
第4版()
专栏:

中国经济调整和中外经济合作
——访香港新鸿基公司主席冯景禧
香港新鸿基证券、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冯景禧对本报记者说,“中国调整经济的作法是非常明智的;同时也说明中国政局稳定,中国政府很有远见和魄力。在目前调整时期,各国在中国进行投资、贸易的门路还是很宽;从长远看,中外发展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光明。”
新鸿基是香港最大的证券经纪行和在国际金融业中具有影响的财务公司。冯景禧告诉记者,他同亚、欧、美等洲的经济学家、银行家和企业家有广泛的接触,发现许多人对中国经济调整和中外经济合作问题的认识,都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中国开始强调调整、撤销一些外国经济合同的时候,国际上许多人认为,中国要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人们对中国的“多变”产生疑虑,感到向中国投资前途暗淡。他本人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最近他到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城市访问后,对中国的经济调整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看到,中国的经济调整虽然有上有下,但总的说来,是积极的、向上的。中国政府强调量力而行,按经济规律调整,选择效率高的、市场需要的上,反之就下。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这样调整对某些行业、某个公司可能会有影响;但从整个对华投资和贸易来说,不仅没有影响,而且生意更好作了。过去谈买卖,好象什么“都行”,实际上“不行”。现在说“行”就真正“行”,作买卖比较踏实,大家就更有信心了。
冯景禧说,当前西方经济正面临一个新的困难时期,凯恩斯主义解决不了,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也未能有所作为。因此,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调整理论感到兴趣。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也需要这样的经济调整,但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那里的经济体制不同,还很难在整个国家范围内进行有计划的经济调整。
陪同冯景禧接见本报记者的新鸿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安桥谈到,他们公司在中国内地投资,过去有三怕:一怕工人工作效率低;二怕官僚主义拖拉作风;三怕歧视外资。最近看到本公司在广州参加合资兴建的中国(广州)大酒家建设进度比原定计划快,感到中国是能够采取有效办法克服实际工作中的缺点的,因而投资更有信心。他说,按照中国目前的调整方针,在轻工、电子、纺织、建筑材料等许多方面,香港都有条件作出贡献,生意会越做越大。他对发展新鸿基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充满乐观情绪。
 本报记者 周毅之 梁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