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涓泉归海——读叶圣陶《北上日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3
第8版()
专栏:

涓泉归海
——读叶圣陶《北上日记》
吴泰昌
《人民文学》七月号刊载了叶圣陶的《北上日记》。1949年初,作者离开上海,绕道香港,辗转抵达山东解放区,这部日记就是这段不同寻常的旅途生活的实录。除了珍贵的史料价值,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朴实的感情。这不是个人的感情,而是反映了党对爱国知识分子的信任与关怀,爱国知识分子对党的拥护与爱戴。二者象磁石般相互吸引,交流在一起。当年许多进步人士不畏艰险,涓泉归海似的奔赴解放区,凭借的就是这种精神力量。
在艰苦的革命年代里,我们党做朋友的工作,做知识分子的工作,细致周到,深得人心。这是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之一。《北上日记》中众多点滴的记载,足以暖人心房。叶老和傅彬然毅然离开上海,是由李正文同志转致“远方”(日记中用“远方”、“北方”亲切地称呼党)的盛意后决定的。抵港后,香港工委及文委的负责人夏衍、邵荃麟、杜国庠等即去问候,日记上记着:“夏衍来,……谓昨日又接北方来电,询余到否”。又记着:“与彬然冒雨出门,至荃麟所,观北方来之各种出版物。”叶老从香港启程,同行者27人,有陈叔通、马寅初、柳亚子等,全部化装潜行,党组织精心安排,对可能遇到的盘问均预先作了关照。叶老说:“设想之周,防备之密,至可佩服。”踏上解放区,叶老处处感觉新鲜,他说:“无官僚风,初入解放区,即觉印象甚佳。”实际生活的教育,加深了知识分子对党的了解和感情。
党不仅在生活上对他们体贴入微,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信任他们,关怀他们。他们进入解放区,是为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与共产党共商国家大事。为了这一个伟大的目标,他们进行了一次“大可纪念”的航行。他们在船上饮酒作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来寄托兴奋的心情。他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献计献策,在船上,召开了两次题为“文化及一般社会如何推进新民主主义之实现”的座谈会,面对即将开始的崭新的斗争和生活,在欣喜激动的同时,他们也虚怀若谷地检讨自己的不足,以期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在迫近北平的途中,叶老在日记中写道:“酒罢共谈日来之感想,皆希望中共作得更美好,为新中国立不拔之基。”应该说,这是所有爱国之士欢呼新中国诞生时的诚挚的心愿。
在庆祝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感谢这位年近九十令人尊敬的老人,不惮夏日的燥热,为我们整理这一段富有教育意义的感人的日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