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焦常海和推拉式号码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16
第3版()
专栏:人民园地

  焦常海和推拉式号码机
  柯夫
北京市中国人民印刷厂即将采用的推拉式号码机,从工具到材料,都是利用旧机件和废材料自造的。这个新的贡献,大大的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创造者是该厂的老技工焦常海。
焦常海是个修理机器的能手,有四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但在解放后,厂子里所使用的号码机,却使他伤了脑筋;外国货不易买,上海造的又时常坏。专门修理号码机的工人,从他一个人增加到十二个人,还是忙不过来。
“老坏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焦常海心里想:“不能叫外国货给别住了呀!”他计划着自己动手做,既要做得坚实,还要能省钱,可是一切制造号码机用的工具、材料,厂子里都没有。
焦常海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并没有低头丧气。他认为:“工人当了家就得有个劲头,有困难,就克服,没工具,创造嘛!”于是他便开始研究制造号码机需要些什么工具,于是到仓库里搬出了多年不用的旧机器,在废铁堆里找出些用废了的铁活,经过他细心钻研改造之后,制成了二十多件造号码机不可缺少的工具。他又搜集了别人用过了的废锯条,作为制造号码机的材料。不久崭新耐用的号码机,就在焦常海这样艰苦的创造下诞生了。现在,除了号码机上的字轮尚不能自造外,其他十三个零件,都可以利用废料自造,而且质量并不比外国货差。
在制造号码机的过程中,焦常海又创造了推拉式号码机。这在我国印刷事业上是个新的贡献。过去所用的号码机是压力式,印刷时,不但排起版来很麻烦,而且还得将胶滚割得一节一节的,又费时又费事,大大影响了印刷效率。这种情形,早就被焦常海看在眼里,但在解放前他就没有吭一声。几十年的体验,使这位老技工认识了反动派的真面目。所以在那时,焦常海就打定了主意,不管有什么本领,也不卖给反动派。可是解放后就不同了,焦常海明白现在是给自己做工。因此,他在制造号码机的工具成功以后,又以他的智慧,创造了推拉式号码机。这个新型的号码机,不用压力,而是用纵横的钢条和螺丝,将二十多个号码机连结在一块版上,以拖拉力量跳动字码。印刷时且可随意伸缩距离,不但不要割胶滚,而且又免去了排版的麻烦,既省时又省事。
焦常海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技工,今年六十二岁了。在人民印刷厂里,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元老。他进厂那年,还是在满清宣统年间,当时的厂名叫“度支部印刷局”。据他说:现在他在里面工作的大楼,那时还没有盖起来。十九岁的焦常海,在厂子里开头干的就是机器活。从满清、北洋军阀、日寇、一直到国民党时代,反动派对工人们的剥削和压迫,他都遭受到了。他回忆过去的情形说:“那才真是用时拉一把,不用时就去你的。历来的厂长们,刚来时那个不先向工人买好,等待给他们的主人赚足了钱,就该想法治你了。”焦常海和其他的工人一样,四十年来经常受着克扣工资和裁员的压迫。一家七、八口人,常常因此吃不饱、穿不暖。直到解放后,焦常海才真正翻了身,别看他现在已经须发斑白,可是在工作中生气勃勃的气概,并不减于年青的小伙子。他很爱带徒弟,已经教出了十几个,而且其中的魏建林、赵秀山,还成了很出色的工人。他常说:“我干不了多少年了!这份活,将来还不是他们年青人的?”
现在的焦常海,不光是中国人民印刷厂的技佐,而且还是该厂管委会的委员,由于他有了工人阶级先进的觉悟,在今年二月,又当选了北京市总工会的委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