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不畏艰险的人——记辐射育种工作者袁朝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4
第4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不畏艰险的人
——记辐射育种工作者袁朝昆
袁朝昆今年四十二岁,是四川省宜宾地区农科所的农技师,瘦高个子,不善言词,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喜欢实干的人。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搞辐射育种工作二十年来,积下了上千个品系的稻种。
放射性照射种子,能使种子产生变异,改变种子的结构、成分和育性,但若照到了人,将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最初跟袁朝昆一起搞这工作的六个同志,都先后改行了,但他却不顾个人安危,在放射室度过了二十个寒暑,并且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医生检查他的身体,发现他的白血球比正常人增多三四倍,时常冒汗、发高烧,怀疑他有病,劝他趁早改行。可他想到原子辐射育种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科研项目,国内同行单位为数不多,总是毫不介意地说:“我搞了那么多年原子辐射,现在刚刚摸到点经验,怎么舍得丢开呢?”
袁朝昆乐于探索、勇于创新。1972年,他看到黑麦免疫力强,抗倒伏,而小麦产量高,易倒伏,于是大胆设想:将黑麦和小麦杂交,吸取双方的优点。黑麦和小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系。袁朝昆利用辐射处理的方法,终于使它们杂交成功,亩产达六百斤以上。他培育成功的宜辐糯一号,也是别出心裁地采用单株活体照射的方法搞出来的。他运用高剂量诱变照射的办法,使籼稻诱变成早熟、高产的糯稻,此品种经四川省12个地市五千多亩田试验鉴定,亩产都在800至1,000斤,大大超过当地糯稻的产量,获得省科技成果奖,并作为良种在全省推广。多年来,袁朝昆在其他同志协助下,利用钴源辐射处理了水稻、小麦等原始品种79个,育成4个新品种。他培育的中籼稻202和晚稻316,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均名列前茅。他培育的耐寒晚稻501,使从未种过水稻的高寒山区也获得亩产七、八百斤的好收成。此外,多年来他还为云南、贵州、湖北、青海等省的220个单位照射种子六千多斤,果树枝五千多条,菌种、禽蛋、酒类、中药材等近六百个品种,五千多个盆钵。
袁朝昆1958年毕业于四川万县地区农校,后来参加过两个月的原子能和平利用训练班,数理化基础不算好。但他以顽强刻苦的精神,先后读了数量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辐射化学、辐射细胞学、数理统计学等大量书籍。同时一门心思钻进辐射育种室。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成了一名从事钴源照射、计量、课题设计的多面手,现在是四川省放射学会的理事。最近,宜宾有个单位要设计一座50万克镭当量的钴源辐射室,请别的单位需花7,000元的设计费,设计出来还不敢保证施工。后来找到袁朝昆。他凭着自己所学的理论和多年实践的经验,没几天就设计了一个方案,分送全国13个单位鉴定,都认为设计经济、保险、有创新。现已批准施工。
现在,袁朝昆想运用“拉郎配”的办法,把多年通过辐射育种培育出来的“偏才”种子,聚合杂交成“全才”。去年他搞了一个粒重遗传力试验,初步获得了成功。
本报通讯员 徐业尹 杨亚光
新闻研究生 罗茂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