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莫泊桑成名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4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莫泊桑成名之后
袁茂余
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是大家所熟悉的。从他三十岁发表处女作《羊脂球》一举成名之后,十年左右时间共写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小说六部。产量是高的,成就也是卓越的。但也许是他写得过于快,过于多,所以纵观他的作品,大致有这样一种趋势:他的优秀作品基本集中在十年中的前四年,后几年的作品质量愈来愈下降,这在长篇小说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按托尔斯泰的话说:从莫泊桑的第二部长篇《俊友》开始,以后的长篇一部不如一部。
在莫泊桑成名之后的十年写作生涯里,为什么会出现走下坡路的情况呢?托尔斯泰在《莫泊桑文集》序言里,作过一些分析,其中讲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他(莫泊桑)遇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诱惑,这是任何作家,尤其是象莫泊桑这样吸引人的作家都会遇到的。”什么诱惑呢?一方面是由于“初期作品的成功,报纸的赞誉,社会的颂扬”,“使得作者有些飘飘然了”。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编辑部门的争相索稿,“务求得到出售的作品,不问其价值,而狂喜地接受一旦成名的作家的一切著作”。莫泊桑“屈服于这种诱惑”,为了满足各编辑出版部门的要求,他的一些作品再不象过去那样深思熟虑,往往急就成章,出现了“草率,主要是臆想的痕迹”,“捏造些最有趣,能打动人心的或者最时髦的人物和活动,以此来构成小说”,因而显得“不自然,不真实”。此外,在思想上,他还迎合当时一种时髦的理论:“认为艺术应为之服务的那种美,主要地是女人,袒胸露臂的年轻美丽的女人……”因而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过多地自然主义地去描写两性关系,降低了作品的格调……
不管托尔斯泰这个分析是否完全中肯,但我认为,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对如何培养青年作家有一定的启发。
热情地扶持新人,对他们的作品,充分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都是应该的。但某些报刊过高的赞誉,不适当的吹捧,往往起不到鼓励新生力量的作用,有时反而容易产生害处。另一方面,当某作者一旦成名,往往成了众矢之的,约稿者纷至沓来。据说,有的作者的办公桌上,约稿信码成叠,笔记本上记下的约稿单位排成队;有的还打长途电话、电报,说留出多少版面,限时交稿……总之,或多或少出现了托尔斯泰说的那种“诱惑”。目前,某些作者也有过多追求创作数量,忽视质量的情况。当然首先有作者严格要求自己的问题,但不能说跟这种频繁索稿没有一点关系。
托尔斯泰说的那种“诱惑”,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