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茧丝价格不合理 我厂难以维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5
第4版()
专栏:

茧丝价格不合理 我厂难以维持
我省的外贸部门,在桑蚕茧和生丝的定价上,违反价值规律,致使我厂在生产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利润显著下降,甚至完不成国家的利润计划。
一、干茧好坏一个价
合理规定干茧质量差价,使价格大体符合价值,才能促进缫丝生产的发展。
出售鲜茧美其名曰依质论价,但抬级抬价现象普遍。更严重的是,售干茧好坏一个价,即春茧六元八角一公斤,夏、秋茧五元八角一公斤。同样是春茧、夏茧、秋茧,内在质量大不一样。春茧好的能赚钱,差的还要亏一点,夏、秋茧则是亏多亏少的问题。因此,谁也不愿意多做夏、秋茧,谁也不愿意做差的茧。地区外贸部门年年为分配干茧“头痛”,甚至行署发通知、打电话也不能完全执行。特别是去年的夏、秋茧质量太差,生产一吨丝要亏一万二千多元,全年夏、秋茧一万二千多包,预计做完要亏四十多万元。
这几年来,茧质逐年下降,是与对鲜茧依质论价执行不严格,好茧坏茧不加区分售给丝厂有关系的。
二、生丝价格弊病大
生丝质量不同,应有不同的价格。1976年生丝调价,低档丝增长幅度大,高档丝增长幅度小。从价格政策来说,应该是质量越好,增长幅度越大,促使工厂多生产优质品。生丝如此调价,岂不是鼓励多生产低档丝吗?这和提高生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三、工商利润要合理分配
干茧不依质论价、生丝价格不合理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管我们的部门多,解决问题的部门少,一个问题一拖就是好几年,下面的问题怎么不堆成“山”。
工商利润分配要合理。工业利大,商业无利或赔钱的,工业应该让利;商业利大,工业利小或无利的,商业也应该让利。从1976年生丝调价后,我们的利润逐年下降。1975年我厂全年利润是八十三万余元,调价后1976年降到五十六万余元;到去年只剩十多万元。我们是个一千三百多人的工厂,平均每个工人一年只为国家积累资金八九十元,确实少得可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找到地区外贸局,他们说同意我们向上反映。找到地区物价局,他们积极了解情况,向上级写报告。但只一个部门讲作用不大。找到省里有关部门,今天答应“研究研究”,明天说“慢慢来”。找多了,他们就不耐烦地说:“说老实话,只有等到上面重视就好办……。”一等两等就是好几年,叫人眼盼穿。
湖北黄冈地区缫丝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