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家有百只兔,由穷能变富”——“兔乡”成武县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6
第4版()
专栏:农村调查

“家有百只兔,由穷能变富”
——“兔乡”成武县的调查
鲁西南的成武县流传着关于养兔的三句话:“家有三只兔,不缺油盐醋;家有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有百只兔,由穷能变富。”这三句话恰当地道出了养长毛兔的好处。
名副其实的“兔乡”
成武县有44.5万人,76万亩耕地,有一些是碱畈沙窝,加上缺肥少水,产量不高,群众生活相当困难,是个“三靠”穷县。近几年,他们以户养为主,发展长毛兔的生产。全县长毛兔存栏数1976年是3.7万只,到1981年4月为止,已有60万只。从1977年至1980年共交售兔毛22万斤。今年头三个月就交售兔毛3.2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目前,全县养兔户占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兔乡”。
在发展养兔业中,县领导机关极其重视,举办过多次养兔技术训练班,编印了《养兔知识》5,000份,发到生产队,组织广大社员群众、特别是家庭主妇到养兔的生产队和典型户参观学习,同时由养兔积极分子组成报告团到各社队巡回报告养兔经验和收益情况。1979年,县委为了发展养兔,规定了各种奖励办法。去年县革委会还拿出12万元,扶持穷队建窝和买兔,县民政部门拿出4.5万元扶持困难户建窝、买兔。一些公社也相应地规定了鼓励和扶持社员养兔的办法。这些具体措施,激发了社员养兔的积极性。
几家养兔户的剪影
陈庄大队社员陈知刚是个退伍残废军人。夫妻两口加上三个小孩,缺乏劳动力,是全公社有名的困难户,靠国家民政部门救济维持生活。1977年上级号召养长毛兔,陈知刚决心试试看。这年年底,公社民政部门救济他30元,他用来买了11只长毛兔,现在发展到71只。三年多来卖兔毛收入了1,744元,盖了三间新瓦屋,买了一台缝纫机。交生产队兔粪一百五十多方,计工540个(每个工日十分),缺粮户变成余粮户,没钱花变成有存款。
东姚楼大队社员姚代秋,今年六十岁,养兔前,全家六口人,挤在三间破土棚里,生活十分困难,连吃盐点火的零用钱都没有。两个儿子都很大了,还找不到对象。他1978年初开始养兔,当年养了21只,1979年发展到68只,1980年增加到98只,今年卖了25只,还剩73只。三年来养兔收入2,362元,盖了三间新瓦房,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一辆地排车,两个儿子都结了婚。姚代秋逢人就说:“是这些兔子让我家变富了。”
还有个七十一岁的老社员阚效瑞,和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伴过日子,儿子因生活困难到外地去了。他们不能参加地里的劳动,1977年养了18只兔,1980年发展到71只。四年来卖兔毛收入二千九百余元,还为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抚养两个孩子。老大娘越活越年轻,衣着干净,她告诉访问者:她家在银行里还有四百多元的存款哩!
象这样靠养兔副业过上好日子的社员,全县村村都有。
一家模范养兔户
汶上公社陈朱楼大队的妇女主任徐爱莲,家门头上高悬着一块光荣牌——“养兔模范户”。
徐爱莲全家八口人,1973年夏天,徐爱莲的爱人从集上买了五只小兔,想喂着试试看,同时也好让孩子有个耍把的。两个月后剪了一次毛,没想到竟卖了8元5角钱。他们不由地计算起来:5只小兔一次剪毛卖8元5角,50只就85元,一年剪6次那就是510元,家庭困难不就解决了吗?他们下决心多养,卖掉家里1只大绵羊,买回50只兔,养了4个月,两次剪毛卖了近百元,赚回了大绵羊,劲头也越来越大。可是,突然的打击来了,1974年夏天,兔子得了急性传染病,一星期就死了48只。一家人心疼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卖羊时本来就思想不通的老公公埋怨唠叨开了。怎么办?请来个懂畜病的技术员,检查出兔子死亡原因,又买来养兔书,学习养兔知识,还参观了一些养兔户,听他们介绍经验,增强了信心,做通了老公公的思想工作,接着再干,又买进53只兔。从1975年到1981年3月,徐爱莲从养兔一项就累计收入六千八百多元。兔粪交生产队还换回了工分。养兔收入除归还了原欠款二百余元外,盖了三间新瓦房,买了两辆自行车,一辆地排车、一台缝纫机。借给别人发展养兔款三百多元。到今年三月底止,存入银行980元。现在又备了料,准备再盖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们算养兔专业户吗?”不。徐爱莲担负着大队妇女工作,还和她爱人积极参加生产队的农业劳动,主要力量都放在田间生产上。
“他们是怎样养活这么多兔子的呢?”关键在巧安排。拿徐爱莲自己来说,她每天早早起来,把所有兔窝都打扫一遍,再去做饭,饭做好后就抓紧时间到地里割一筐草回来,吃过饭和孩子们一起把兔草分发到笼里,喂完草就下地劳动。上午和下午利用劳动空隙又割两筐草,晚上喂好兔再到大队开会,或到社员家串门,做妇女工作。徐爱莲的爱人从来没有因养兔耽误过队里的活,每天只利用饭前饭后和劳动空闲时间,割上五、六筐草。年近八十的老公公,除负责看家守兔外,也争着去割草,不让割还不行哩!对几个孩子,徐爱莲也做了安排,在不影响学习情况下,按孩子年龄大小,实行定额包养。每次剪毛后发“奖金”一角,由孩子自己安排正当使用。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了积极性,一放学就抓紧时间去割草,原来只是逗着兔子玩,现在天天惦着兔子饱不饱了。由于全家老少齐动手,除喂青草外,一年能存干草九千多斤,够兔群一个冬天的饲草。
“饲料哪里来?”这比较好办。兔吃百样草,就怕人不找。当然也要喂些料。冬天把干草粉碎了,拌上些料就行了。徐爱莲一面观察、一面学习养兔书上讲的饲养方法,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经验。
农业部畜牧总局 范爱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