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不了了之”了不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7
第8版()
专栏:

“不了了之”了不了
崔永生
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善于经常清除自己身上的灰尘,在执政条件下永葆革命青春。”这使我想到了存在于我们党的领导机关中的一种官僚主义习气。这正是耀邦同志指出的应该清除的灰尘之一。最近,听到一位作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干部慨叹:“我们有些同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上级机关的文件、批示,对党委的决议,不是认真联系实际,贯彻执行,而是满足于传达了,讨论了,表态了,汇报了……象这样的以‘不了了之’为了,不是建设四化,而是阻碍四化!”这的确概括出了我们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身上的官僚主义弊病及危害。
我在佩服之余,又想起去年初夏,在四川新都县参观宝光寺时,看到的一副题对:“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题写者据说是清朝的一位被罢黜了的两任道台,其中自然会有“翻过筋斗来的”体会。但是,百多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有人把它视为处世恒言,这恐怕是道台大人所始料不及的,也就更加发人深省了。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关于高等院校考试舞弊的通报》中指出,不能对过去的事件“不了了之”。可见“不了了之”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不了了之”的遗风至今不绝,原因是多方面的。“关系学”、“关系网”等封建残余思想还起作用,是一方面;更直接的,则是我们有些同志以“不了”为了的官僚主义作风所致。上一级以“不了”为了的结果,反给了某些人以可乘之机,他自然乐得个不了了之。倘若这些领导人并不以“了”为了,在听了,看了,传了,圈了之后,还迈开双脚,走出办公室,到下面去进行一番实地调查,看看真实情况如何,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来一个“三堂会审”,即使有人想不了了之,也就难了。
其实,实情往往与某些人的主观愿望相反,即使施尽“不了了之”的手段,事情也还了不了。因为矛盾被拖延下来,但并未解决,有的还因此进一步激化,人民终于不答应。封建社会奉行“不了了之”的结果,往往导致整个官僚统治机构的覆灭,一切完了拉倒。今天,人民毕竟已经当家作主人了,就更不能容忍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地存在下去。我们的党纪国法都是支持人民的,也不容许这种作风长期存在。所以存有“不了了之”侥幸心理者,一旦被群众揭发,上级查问,有些人受了批评后还不得不去办,有的人则要受到应有的惩处。在拖延的过程中,只是白白地给党和国家增加了损失,给人民增加痛苦,也给自己增加了罪孽,何苦来呢?
谓予不信,河北省衡水铁厂李海成告状的事就是一个例证。与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单位和领导人,何尝不想“不了了之”?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李海成等许多人不答应,他们坚持告状达七十三次之多,终于还是得去彻底解决。拖延的结果,当事人的错误发展得更加严重,以至不加惩处再也难于平息民愤了。
有人感到,十年祸乱,积弊很深,短期内很难清除。这自然是有些道理的。但也必须看到,只要上级领导人克服不了了之的毛病,能深入到下层,把李海成式的坚持斗争的人们发动起来,认真负责坚持斗争,事情也就可以解决。问题是,象李海成同志这样的人虽然有,但还不够多,也没有充分地发动起来,足以形成一股逼迫那些不了了之的人的气势。这有待于领导机关扫除官僚主义习气,走到他们当中去,加以扶持和发动,这就愈加显出了克服以“不了”为了的官僚主义的重要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