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市委书记走街串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8
第4版()
专栏:通讯

市委书记走街串巷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刘思聪,喜欢走街串巷,常常往居民家一坐,就哥长嫂子短地叙起家常来。大家心里有啥,不拐弯儿,敢对他直说。他呢,也不乱许愿、放空炮,而是扎扎实实地去为群众办事。因此,他调到乌鲁木齐市工作才一年多时间,就给群众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乌鲁木齐市前进路,烂泥足有两尺深,经常把过往的大卡车陷进去。路旁恰好住着一位老大娘,叫陈其伦,67岁。因坡陡路滑,她整整四年没有到邻院串门了。今年5月的一天,陈大娘正在家忙家务,忽听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是位老同志,就问:“找谁呀?”来人笑着说:“大嫂子,我是来看你的,听说这条路把你们折腾苦啦!”一提路,陈大娘就来了气,说:“泥巴巷,臭水沟,七坑八洼路难走,十家总有十家愁。俺这儿土房土院加土路,每天出门爬‘楼梯’!”说着,非让客人参观参观不可。原来,当初院内的地与院外的路面相平,后因路面多年失修,烂泥越积越多,高出院内的地一米多,老人、孩子出门难,每年都要随着路面的增高而垒一层台阶,到如今已经垒了九层。来人看罢,心情很沉重,对陈大娘说:“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欠了帐,我代表市委向您道歉!”“道歉,你是谁?”陈大娘这才知道来人原来是市委刘书记。几天后,修路队开来了。一个月后,前进路就变了样。陈大娘常对人聊起刘书记串门的事,感慨地说:“以往光听打雷,不见下雨,现在上头的作风有转变啦!”
刘思聪上任后,向他反映情况的人很多,他常常带上群众来信,赶到现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一次,居民写信反映“和平路不和平”。刘思聪心里很不安。他马上到居委会去打听,得知“和平路不和平”,主要是“危房”多。一千二百多间房子,95%是土木结构,危房就有二百多间。他挨户查看了危房:有的危房用一根木柱子顶着,说不定哪一天就塌下来;有的危房居民说:
“每到下雨人发愁,小孩顶着脸盆,老人床上盖雨布。”有的群众嘀咕,有些好房子被“羊腿”换走了!刘思聪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向市委建议,成立由街道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房管组,统一解决居民的住房调整、维修和收房租问题,把住房、管房与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这个办法克服了过去上面大包大揽的弊病,调动社会上的财力、人力,可以把各方面的劲儿都使出来。
不少群众来信反映“吃水难”,他决定下去看看。在六道湾居民区访问时,群众说,现在供水站太少,居民要跑到五六百米远的地方去排队挑水。有些职工因为晚上等水,白天工作没精神,很影响工作。南梁坡地区没有自来水管网,居民年年月月靠机关的水车送水。刘思聪想,水的问题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市委应当下决心抓。他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块调查水源,一块研究措施,决定新修三个蓄水池,增建一些供水站,扩大自来水管网。但缺水的问题仍不能彻底解决。刘思聪心里很着急。一天,他路过一所办公楼,看见自来水哗哗淌,却无人管。心想:“这样浪费多大啊!”他又看了几个公共场所(如集体宿舍、招待所),普遍存在“长流水”现象。尤其是一些工厂,由于用水不定量,不循环用水,浪费更大。“只要堵住这个‘洞’,制止浪费,水不就会多起来了吗?”他把这些想法说给市委其他同志听,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从这以后,有关部门就开始给各家用户安装水表,对工厂采取定量用水的措施,超量的加倍收费,情节严重的以停水来制裁。这样一卡,“长流水”的现象大为减少,每天可节水30,000吨。
新华社记者 顾月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