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话剧《北上》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8
第8版()
专栏:剧评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话剧《北上》观后
魏传统
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来京演出的话剧《北上》,形象地回顾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北上》所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决定着党、红军的命运和前途的一场斗争。它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描绘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这紧要关头,始终坚持团结的方针,耐心说服一、四方面军的同志以大局为重,实现北上抗日的卓著功绩。特别当张国焘企图以武力危害党中央时,毛泽东同志向身边的同志严肃地说:不要打,我们走,他们不久还是要回来的。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气魄。戏的末尾,写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去迎接张国焘并同他握手:“国焘同志,欢迎你。”这不仅形象地表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远见,也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的正确性。作品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胜利,分裂就是失败、就是毁灭这一真理,既对长征的经验教训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又对搞好今天的革命事业富有借鉴意义。
团结就是胜利这一中心思想,是通过精心塑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崇高形象体现出来的。对毛主席,既有力地展示了他的战略思想、革命胆识,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在生活细节方面和同志亲密无间的关系。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表演,给人逼真、传神、亲切、令人可敬可信之感。尤其是毛儿盖的斗争,面对张国焘恃强索权的险恶用心,毛主席从大局出发,断然决定要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达到了团结四方面军、军分左右两路北上的目的,显示了他的惊人才智,令人由衷赞叹。剧作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朱德同志威武不屈、坚贞不移的伟大精神。在张国焘另立中央,并威逼朱总司令赞同他反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罪恶活动的危急关头,朱德同志从团结全军一致北上抗日的重任出发,相信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是忠于党中央、愿意北上的。所以身在虎口、镇定自若,宁可掉脑袋,也要做好四方面军的工作。他大义凛然地拒绝张国焘的无理要挟,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与毛泽东同志坚不可摧的战友关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文艺创作的重大题材,用三个来小时,几十平方米的舞台来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而《北上》却抓住了团结北上还是分裂南下这一主要矛盾,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使观众大开眼界。特别是二、四方面军会合这段史实,在戏中处理得很好。任弼时同志在甘孜向停留在康南甲洼地区的王震同志打电话说:你们把那胡说八道的人赶下台去,我们的党中央在陕北,不在这里……这就迫使张国焘陷于孤立,被迫取消伪中央而改成西北局。弼时同志转达徐向前同志“红军不打红军”的正确意见,反映了四方面军广大战士、干部的共同心愿。这些成功,有赖于作者李伯钊同志的长征经历和她的匠心,因而写出结构严谨、引人入胜的优秀剧作。
《北上》不仅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也是对我们进行新长征的一种激励。吸收历史的经验,发扬红军北上的精神,保持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维护党的领导,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附图片)(附图片)
话剧《北上》剧照: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耐心说服张国焘一同北上抗日。杨绍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