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洛阳金凤来”——喜看马金凤的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18
第8版()
专栏:

“洛阳金凤来”
——喜看马金凤的表演
曲六乙
1963年春,洛阳市豫剧团来京演出,老舍先生看了著名演员马金凤的戏,欣然赠诗:“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并赞誉她是“歌舞全能手”。事隔十八年之后,马金凤又献艺京华。这位五十九岁的艺术家,舞台风姿不减当年。她那清脆婉转的嗓音,圆润醇美的唱腔,洒脱大方的身段和稳健明快的台风,仍然能征服观众。同样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剧团虽然经过十年动乱的摧残,却能迅速医疗自救,各行当演员又臻齐整,并且带出一批已能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老中青搭配得当,编导演珠联璧合,做到了“全台一棵菜”。
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的能戏甚多,而代表剧目(看家戏)则有“一挂二花”,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洛阳市豫剧团这次献给首都观众的正是这三个剧目。三个戏的女主人公穆桂英、程七奶、姜桂枝,按传统行当,可分别属青衣、花旦、老旦应工。但各角色如仅限用一种行当,势必演得“水”,“一道汤”。老的传统演法正是如此。马金凤却以独创性的表演才华,突破行当的局限,在三出戏中塑造出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庄重英妩的穆桂英,泼辣爽直的程七奶,稳健机趣的姜桂枝。人们交口称赞马金凤把这三个角色演活了。这一个“活”字,实在得来不易,它包涵着艺术家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创造。她幼年从父学过武生、须生、红脸,后来从师学过青衣、花旦、彩旦和武旦。总之,生旦净丑无不涉猎,唱念做打样样能来。
她饰演穆桂英,兼收青衣、刀马旦、武旦各行所长,融化京剧名艺术家程砚秋的水袖功夫和盖叫天在《武松打店》中的某些武生身段。这使她的身段优美,刚柔相济,动作稳健豁达,落落大方。在端庄凝重之中,透出一股俊逸英妩的气概,把这位半生戎马倥偬的巾帼英雄形象,刻画得相当成功。艺术家通过对穆桂英艺术形象的塑造,对豫剧中“帅旦”这一行当艺术有所发展和丰富,为豫剧增添了新的艺术财富。
程七奶的性格完全不同于穆桂英和姜桂枝。这个形象是豫剧所独有的艺术创造。首先,剧本的改编者何凌云同志在传统的基础上,使她的个性得到生动的描绘。其次,导演杨兰春运用了不少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处理,为刻画这个独特的性格,创造了条件。当然,最后由马金凤的精采表演,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的生活情趣,带有调侃味道的喜剧风格,在马金凤的表演里得到了浑然一体的表现。程七奶是个诰命夫人,贵族身份。但她的性格里却闪烁着农民思想感情的光采,甚至可以说是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这是因为,程七奶在雄踞瓦岗寨时期本来就是农民出身的压寨夫人。劳动人民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程七奶,这个丑旦俊扮的美的形象,是以嘲笑、蔑视君王绝对权威的贯穿动作最终完成的。而她那泼辣爽直、疾恶如仇、爱说爱闹和毛里毛躁、粗枝大叶的性格,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妇女一种典型的艺术概括。马金凤正是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才在一系列细节中,表现得那么生动细腻、熠熠发光。程七奶的性格只有从这个形象中所蕴含着的人民性加以解释,才是合情合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