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美育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0
第8版()
专栏:

美育拾零
黎庶之
少年时代,兴高采烈地参加过春游和重九登高。童年,怀着天真的遐想,还看过七巧彩云,念过“天上星,亮晶晶,好象青石板上钉铜钉”一类的儿歌。后来,年纪大了,忽然悟到,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传统的、朴素的美育吧。
确实,人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接受美的熏陶;而且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在很长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人称美有三类: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对的。但实际上,它们却经常交织在一起,起着相得益彰的作用啊。
松、竹、梅岁寒三友,应当算是自然美了,但是它们作为诗、画乃至音乐的内容,也就进入艺术美的领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等,抒发、寄寓着坚贞劲节、纯洁忠实、满怀瞩望的情操……如此等等的例子,在中国的诗词、绘画和音乐中真可谓不胜枚举。它们应属美育的一部分有益教材,至少是辅助教材。
艺术美,能够把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集中起来,作突出的表现,无疑更能感染人,打动人。所以,从艺术美中得到启发,人们会增强对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园林渐觉清阴密”,“午阴嘉树清圆”,“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等等,当你从诗词中接受这种种美的影响时,不就反过来开导着你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感受吗?我们,对于祖国美丽山河的深厚感情,怎样来自这类艺术美和自然美的交互作用,只要稍稍回想一下,就是完全可以清楚的。在这里,美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吸收,是统一起来了。因此,可以赞成,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不妨读点诗词,欣赏点绘画等等,也不妨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山光水色、星月云霞。这种实际存在的爱好,是不可忽视的。
只是:一要善于吸收真正属于美的东西,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人民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受,去体验,而不要沾染上这中间常常含有或带来的消极因素;二要更加注意自觉地从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中,从反映这些生活的艺术作品中,去感受更新、更美的人物、事件、场景、道德风貌,锐敏地认识这中间的美之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