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非洲新兴的制糖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1
第7版()
专栏:

非洲新兴的制糖工业
1979年非洲产糖645万吨,仅占世界糖产量的7.2%。尽管在过去25年内非洲的食糖年产量已增长了270万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今后五年内仍需每年进口100万吨,才能基本满足非洲国家对于食糖的需要。为了实现食糖自给,非洲国家纷纷筹集资金,建设糖厂和甘蔗种植园。
许多非洲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具有发展甘蔗生产和制糖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因而,蔗糖生产潜力很大。毛里求斯、埃及、摩洛哥、肯尼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莫桑比克以及南非等国是非洲的重要产糖国。毛里求斯一向以糖业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甘蔗种植面积约为9.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3%。全国拥有21座现代化的糖厂,1979年产糖72.9万吨。但绝大多数黑非洲国家种植甘蔗的历史并不悠久,生产的糖也主要供本国人民消费。刚果是黑非洲法语国家最早建立制糖业的。喀麦隆、马里等国从六十年代也相继建立了糖厂。喀麦隆种植甘蔗1.7万公顷,产糖五万六千多吨,基本满足本国需要。马里也拥有两座糖厂,1979年产糖一万八千多吨,仅能满足全国需要的一半。
象牙海岸、加蓬、上沃尔特、尼日尔、塞内加尔、几内亚等国从七十年代起开始发展制糖工业。象牙海岸的第一座糖厂——费尔凯塞杜古一厂于1974年正式投产,三年后食糖已能满足本国的需求,其后又陆续建成三座糖厂,成为黑非洲的主要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上沃尔特1980年糖产量已达2.78万吨,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塞内加尔发展制糖业的计划是满足本国的需要,1979年消费量为8.5万吨,而塞内加尔糖业公司所属糖厂1979年只产糖3.2万吨,预计1982年将能满足塞内加尔市场需要。
赞比亚拥有两座糖厂,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预计1981年底糖产量可达15万吨。
苏丹在食糖生产方面有一项成为非洲食糖仓库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久前一座规模巨大的克纳纳糖厂已正式投产。
近两年世界食糖价格约上涨53%。非洲国家到国际市场上购买食糖,要支付更多的外汇,从而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近年来,贝宁、毛里塔尼亚、中非、马达加斯加、扎伊尔、多哥等国正积极扩建或筹建制糖厂。
非洲国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制糖工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往往花费巨大的投资却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有不少工厂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或者生产成本过高。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总的说来,非洲的制糖工业历史并不很久,但发展较快,成为非洲新兴的工业部门。它使许多非洲国家结束了吃糖靠进口的历史。
黄舍骄 赵永和(附图片)
供马里西里巴拉糖厂用的甘蔗园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