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达县地区让优秀中青年干部发挥领导骨干作用 选拔63人任县以上单位一、二把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2
第1版()
专栏:

达县地区让优秀中青年干部发挥领导骨干作用
选拔63人任县以上单位一、二把手
据新华社成都7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文俊报道,中共四川省达县地委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担任县级以上领导班子的第一、二把手,让他们在第一线发挥领导骨干作用。
据统计,达县地区现在已有17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了县级以上单位的党政领导职务,其中有63名担任了第一、二把手。全地区13个县、市,就有10个县的第一把手、12个县市的第二把手的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地委12名常委中,有六名是四十五岁左右的中年干部。
渠县是个百万人口的大县,也是全省有名的穷县。三中全会后的一段时间,这个县生产有所发展,但由于人的政策没有落实,经济政策也落实得缓慢,变化仍然不大。去年11月,原来在地委机关工作的36岁的赵甫安,被提为渠县县委书记,他一到任,就深入下去调查研究,虚心倾听干部、群众的意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赵甫安和大家一起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接着,县委又抓了三千多件积案的清理工作,认真落实了人的政策。县委还在全县推广了望溪公社几个生产队实行联产到劳的经验。他团结县委“一班人”努力工作,全县面貌很快改观,出现了安定团结、生产上升的喜人局面。由公社党委书记提为巴中县委书记的39岁的赖明扬,刚上任就遇到全县持续干旱。他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地奔忙在抗旱第一线,和县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积极组织全县人民抗旱夺丰收。结果,1979年不但没有减产,还比1978年增产七千多万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