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透过这些平凡的小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2
第7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透过这些平凡的小事……
本报记者 张启常
在阿尔及利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尔及利亚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在日常许许多多小事中。这里记述的,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几例。
难忘的老人
卡斯巴是阿尔及尔市内的一个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是阿尔及利亚游击队的根据地。为了拍一个卡斯巴的镜头,我们向一位出租汽车老司机求助。他欣然答应。他叫卡依阿,已经62岁。这位头发几乎全白的老人告诉记者说,他是老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以司机职业做掩护,为游击队传送地下出版的报纸和运送各种物资。当他知道记者是来自中国时,便喜形于色地说:“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和援助,这件事还登在我们的地下刊物上了呢!”在选景过程中,当记者正在为找不到居高临下的地方而为难时,卡依阿便主动带领记者登上他家的屋顶。拍照时,他怕记者从房上摔下去,便紧紧抓住记者。一张照片就在这位老人的赤诚帮助下拍成了。
路遇热心肠
一次,我们去阿尔及利亚东部采访。汽车在塞地夫市突然灭了火。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无法使汽车开动。这时,路旁一位阿尔及利亚朋友便热情地来帮助我们。他叫巴鲁特·哈希德,是塞地夫电池厂的干部。虽然时近中午,他却顾不得回家吃饭,迅速绾起袖子干起来。汽车机器的各部分几乎都被他检查遍了,最后,终于找到了毛病——火花塞淹了。于是,他不厌其烦地把火花塞一个接一个地从汽缸上卸下来,用汽油烧过,然后再一一装上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修理,汽车又能正常发动了;而他的两手却沾满了油污。这时,已是午后一点多钟,当我们邀他一起去吃午饭时,他却礼貌地谢绝了。他说,他妻子在家等着他吃饭。我们为他准备水和香皂洗手,他说:“不必了,我回家洗好了”,一面微笑着同我们握手道别。
可爱的少年
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斯基克达市采访完毕后,我们打算再从高处拍一张斯基克达市区照片。我们正在为找不到路焦急时,前边过来两位骑摩托车的少年。他们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终于在一个山头上拍下了斯基克达的鸟瞰照片。我们向两位小朋友赠送了一点小小的纪念品。名叫优奈斯·兹阿海尔的那个少年立刻骑着摩托车一溜烟似地走了。几分钟后,他便返了回来,手里拿着一顶大沿皮帽,执意要送给记者做纪念,并让我们几个中国同志轮流戴着这顶帽子同他们合影。优奈斯·兹阿海尔正在中学读书,母亲是全国妇联的委员。另一位少年名叫达迈士·布兹依德,跟爸爸学商业。两位小朋友本来都各有约会,由于给我们带路,都失了约。
每当我拿出两位小朋友的照片,我的心便又飞到了遥远的斯基克达。啊,可爱的少年,你们代表了阿尔及利亚新的一代。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阿尔及利亚的未来。(附图片)
给中国同志带路的两个阿尔及利亚少年
本报记者 张启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