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究竟该教训谁?——记三个农民到昆明卖水苔的遭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3
第2版()
专栏:通讯

究竟该教训谁?
——记三个农民到昆明卖水苔的遭遇
今年5月15日,云南镇雄县塘房公社杉树林大队社员朱绍金等三人,受本大队二百八十多户农民委托,行程六百余公里,押运三汽车共4,300公斤供出口的水苔到昆明交售,但云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个别负责人不准收购,使他们在昆明停留了五十多天,花去运费、停车费、堆放水苔的地租费、旅馆费、饭费等总共五千八百八十多元,这样一来,就是水苔全部卖了,还要倒贴七百多元。
水苔学名泥炭藓,生长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区浅水中。可以把干水苔浸泡成一种营养液,代替土壤种花,也用于包装鲜花。1979年秋季广交会上,许多日商向我方要求出口水苔。云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花鸟组根据日商提供的样品,费时一年多,终于在镇雄县找到了水苔资源,每年可以组织出口1,500吨左右。当时,因镇雄县所在的昭通地区外贸部门不愿意经营水苔,花鸟组只得请镇雄县民间运输站经营,由他们收集起来再卖给花鸟组。由于镇雄县民间运输站的收购价比昆明的收购价低得多,有的人就自己把水苔运来昆明交售。朱绍金等三人就是这样运水苔来到昆明的。
朱绍金等人到昆明后,先找到省土产进出口公司花鸟组。但是,公司有的负责人嫌在昆明直接收购太麻烦,曾指示暂停收购,花鸟组就不肯收。这三位农民又把水苔运到离昆明十多公里外的跑马山土产进出口公司仓库,但分管仓库的公司副经理杜年丰推说仓库没有空闲,也不予收购。据了解,实际上当时仓库还可装水苔一百五十多吨。
朱绍金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从亲戚家借了几十元钱,塞进花鸟组一位同志的口袋里,恳求他帮忙收下这批水苔,这个同志把钱掏出来还给了朱绍金,他同情农民的遭遇,帮他们租了一个地方堆放水苔。但是仍然不收。同时来交水苔的农民还有二十多人,有的因付不起房租,把水苔贱卖给私人,自己回去了;有的干脆扔下水苔不要了,自己走了;个别缺少盘费的农民,卖掉衣服买车票回去了。只有朱绍金等人,怕不好向二百八十多户社员交账,一直不敢回去,守在昆明。
7月2日,当记者把这件事向云南省外贸局主要负责同志反映后,他责成土产进出口公司立即调查解决,要求按质量迅速收下这批水苔,向农民作自我批评,赔偿农民损失。7月10日,云南省外贸局党组又研究了这件事,指示省土产进出口公司在弄清情况后,把符合出口规格的水苔马上收购起来,不符合出口规格的要同农民一起商量,或者由农民加工成合格品再收购,或者把半成品收进来由公司组织人力加工成成品,不能使农民吃亏。土产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原则上同意收购,但有的负责人仍主张要让这些农民吃点亏,要“教训”一下这些农民。
农民交售水苔,是合乎国家出口需要的。只是因当地收购价压得太低,他们才远程运来昆明,而在昆明又碰到如此遭遇,这件事究竟该教训谁呢?
《中国财贸报》记者
罗开富
新华社记者
刘远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