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记上海中学校长叶克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3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记上海中学校长叶克平
编者按:上海中学校长叶克平,敢于顶住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各种错误主张,其精神很可贵,其经验也可供借鉴。
当前教育工作中,忽视德育、体育,以及在智育方面不按教学规律办事等情况,仍然相当普遍。这个问题,应该认真地、切实地加以解决。希望大家在本报上进一步交流这方面的情况、意见和经验。
这里说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学校长,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顶住各种错误主张的事迹。
一张学生生活作息表
1978年秋,停了八年半的上海市上海中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中学复办了。已经退休的老校长叶克平重新上任,许多老教师又返回母校,当年秋季即招收了一部分学生。开学那几天,来校报到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喜气洋洋,教师们也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他们都在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能不能和其他重点学校比一比?
老校长根据几十年教学经验制定的一张学生生活作息表在师生中公布了。上面规定:
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熄灯,保证睡眠九小时;
早操20分钟,下午课外活动45分钟,保证体育锻炼一小时零五分;
每周劳动半天。
这张普普通通的作息表,和“文化大革命”前的规定没有多大差别,现在却引起了波动。“这么早睡,功课来得及做吗?”一些学生反映。“人家都在加班加点抓升学率,我们这样按部就班能行吗?”“不要把上中的牌子糟蹋了。”有些教师暗暗担心,有的还说:“叶校长不领市面了。”
叶克平虽然被迫“退休”了四年,可他对教育战线的“行情”还是很清楚的。1977年和1978年高考以后,许多学校搞“题海战术”,搞“加班加点”,他是了解的。他根本不赞成这种做法。在他承担了复校的筹备工作时,就下了决心:复校后的上中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不搞流行的那一套。这张作息表,正是反映了他的办学思想。在开学前的一次筹备领导小组会上,他明确地说:“我们一定要发扬上中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赶浪头,不跟风向转。”一份份教学计划、学生思想教育计划,就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制定出来了。
决不改变对德智体三育的全面安排
一天清晨,老校长也同往常一样,和教师们一同参加早操。正当整理队伍的当儿,
“扑”地一声,一个女学生晕倒了。接着,另外两个学生也软弱地靠在同学身上。人们骚动起来,七手八脚地把她们扶到一边休息。原来,这三个学生平时不注意锻炼,体弱支持不住。当时,只要是细心人都能看到,刚进校的学生,许多人身体瘦弱,小小的脸庞上还架着一副眼镜。老校长就抓住这件事到处讲锻炼身体的重要。他说:“如果学生都象这样的体质,就是把升学率搞上去又有什么用呢?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吗?”在他的支持下,四百米跑道、体育馆、游泳池修复了,水泥地篮球场建成了,同学们开始生龙活虎地活跃在操场上。
但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复校二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转学。什么理由呢?是嫌上中的自修时间安排太少,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影响升学。过去只有争着转进上中来的,现在却有人要转出去,这会不会影响上中的声誉呢?老校长知道此事后,回答得很干脆:“那就让他转吧,我们决不改变对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安排”。他为了以理服人,特地请来1956年的上中毕业生、复旦大学副教授汪家冈和1966年上中毕业生、上海市1977年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李乐德回母校,用他们自己的实践向学生说明,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劳动问题的争论
去年上半年,在上海中学的教师中,发生过一次关于劳动问题的争论。学校安排学生每学期劳动一周,有些教师不同意。他们说,现在中学课程这么紧,安排一周时间劳动要影响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已取消了学生劳动,上中也该跟跟形势了。有些教师则赞成学生要坚持参加劳动。他们拿“文化大革命”前的例子说,过去许多高校普遍反映上中的毕业生,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活朴素,劳动观念强,这是注意劳动教育的结果。老校长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后一种意见。争论的结果,学生参加劳动被作为制度固定了下来。
事情并没有完结,一到下半年,初三毕业班的一些老师为免去劳动,又“请愿”来了,有的意见还很尖锐:“如果影响了教学质量怎么办?”老校长斩钉截铁地说:“有问题,我负责,但劳动一天也不能少。我们只要真正按教学规律办事,教学质量就会上去。”他苦口婆心地几次向教师讲清道理,并且和教导主任一起安排好课程。
要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
今年1月学期结束前,一个教研组长急急忙忙到办公室说:区里中心备课组要求高二年级的新课,要比市里规定的时间提前结束,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来搞迎考复习。怎么办?是开“特别快车”赶进度,还是照原计划进行呢?老校长胸有成竹地回答:“教学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填鸭’式是填不出好质量的。”于是,高二各科教学仍按有关规定循序前进。
象这样不赶浪头、敢顶错误做法的事例,在老校长身上是很多的。当有些学校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他和教导处一起,狠抓“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两年大搞统考统测时,他代表上中拒绝了这种做法;当一些学校只忙于抓教学,无暇顾及学生课外活动时,他便津津有味地和有关方面研究建立学生课外兴趣小组。……
事实证明,老校长叶克平把关守口是大有成效的。就以复校后第一届毕业生为例。两个班97名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多数学生能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去报考,体格检查,除一名女生患先天性心脏病外,全部合格。高考结果,全部被录取。其中92人进大学,4人进中专和中技。
《解放日报》记者 吴德宝
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 秦绍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