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加强中药材生产的科研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3
第3版()
专栏:

加强中药材生产的科研工作
国家科委 丛众
中药是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医中药的疗效逐渐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更引起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兴趣。
中药材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类,药材生产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业。我国土地辽阔,地理条件优越,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潜力很大。解放后,中药生产经营部门与有关科研部门,在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省、市、自治区大部分都基本上摸清了本地区的中药材资源。全国已有一百种左右的中药材异地引种成功,有的品种如茯苓、党参等新产区的调出量已超过老产区,成为主要的商品生产基地。野生动植物药材的家养家种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现有近六十种试种试养成功。半夏、桔梗、丹参、天麻等品种已建成新的家种商品基地,家养鹿茸产量已占收购总量的80%以上。过去认为无法栽培的天麻,经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也搞清了生长规律,并建立了生产基地。野獐的驯养、繁殖,活獐取麝香的研究已初步成功。海产南药珍珠养殖已满足药用需要。长期依靠进口的南药,如木香、西红花、檀香、砂仁等品种已引种成功,有的已大面积种植,满足了药用需要。
目前中药生产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工作还很薄弱,有些布局也不够合理,与国内外大量需要的形势很不适应。近些年来对中药材野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力,无计划地采挖和捕猎,有的地方甚至用“打歼灭战”“围剿”的办法采集中草药,致使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稀有珍贵的动植物药材资源,如獐、野山人参等濒临绝灭。
在引种试种或野生动植物药材变家种家养的过程中,有的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药材生长所需要的特定生态条件,与地道药材的质量有差异,加之采收、加工、炮制不合理,使一些中药材质量受到影响。
要使中药材生产有一个大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强中药材的科研工作。为此,在国家科委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野生中药材的资源保护、增殖和合理采猎。建立特殊野生动植物药材的重点自然保护区,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野生资源。
2、充分利用我国各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引种试种工作和野生动植物药材变家养家种的研究。合理调整中药材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地道药材,如东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金银花、河南的四大怀药、甘肃的当归、山西和内蒙古的黄芪等。老的地道药材产区,应在生产计划中优先安排,重点保证。
3、加强动植物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病虫害防治、饲料的调剂、饲养和栽培技术、合理施肥、适时采收和产地加工等问题的研究。
4、加强中药科研机构的建设和中药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