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3
第4版()
专栏:

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任务
董辅礽
对于怎样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不少探索,试图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在进行这种探索中,出现过一些失误,这除了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以外,也同经济理论研究薄弱有关。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决议》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扼要而又深刻地论述了这条正确道路。这些论述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工作具有巨大指导意义,而且也给我国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是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我们应该努力去完成。
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我国进行建设的国际环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足,这是我国经济工作产生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国情的研究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研究变化中的国情。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对国情的研究还需要分地区、分行业来进行,以防止经济工作指导上简单划一的错误。
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以及各个阶段上的具体目标,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得以有步骤、分阶段地来进行。为此,我们还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骤和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现代化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既量力而行又积极奋斗的要求。
各个阶段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目标的确定,在于解决各个阶段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主要矛盾。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矛盾,使生产的发展能够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一方面必须研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变化,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消费的水平、构成和方式等),另一方面必须研究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在各个阶段上如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具体途径的选择,技术政策的选择,产业结构的安排,经济效果的提高,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各种具体制度则是要经常调整和变革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如何改革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具体制度,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要有助于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里包括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适合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利用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制度等。目前,广大群众和干部正在创造多种多样的适合城乡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值得我们很好研究。我们必须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上述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经济规律我们不仅要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定性,而且要认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它们的具体要求及起作用的特点和机制。同时,对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不能限于它们的质的方面,还必须了解在各种条件下,它们的要求的量的规定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更好地符合它们的要求。
我国已经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既然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我们对它的研究也必须不断深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一定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