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包产到户后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条新路 巢县农民技术员与社员签订合同 实行联产奖惩技术承包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4
第1版()
专栏:

包产到户后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条新路
巢县农民技术员与社员签订合同
实行联产奖惩技术承包责任制
据新华社合肥7月23日电 一种由农民技术员与社员直接签订合同的联产奖惩技术承包责任制,正在安徽省巢县兴起。目前,全县已有85名农民技术员与1,883户社员签订了合同,对4,430亩农田实行杂交水稻制种、防治病虫害和良种提纯复壮等方面的技术承包。
去年春天,巢县在普遍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下,社员纷纷要求区、社农技站经常进行技术指导。但全县平均每个公社只有一名专业技术员,要承担几万亩农田的技术指导任务,根本忙不过来。这时,一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应社员邀请,承担了技术指导任务。钓鱼公社云风大队青年农民张在恩,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215户社员与他签订了一千多亩晚稻的病虫害防治承包合同。合同规定由他包病虫测报、包定防治时间、包定用药剂量。如果无虫害,每亩收技术指导费二角,因虫害减产,负责赔偿。秋收时,这一千多亩稻子获全面丰收,普遍比上一年增产一至二成。张在恩因此收费300元。
巢县县委、县政府派人调查后,认为这是在包产到户情况下推广农业科技的一条新路子。为了把全县的“土专家”、“田秀才”都发动起来,县农业与科技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技术员搞技术承包。在技术上,区、社农技站主动当农民技术员的“后盾”,凡是农民技术员遇到的难题,专业技术员立即赶往“会诊”,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在经济上,区、社农技站都公开宣布,当农民技术员的“后台”,凡是农民技术员承包的田地,因技术指导失误减了产的,由区、社农技站负责赔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