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在卫国戍边中贡献青春——记新疆边防线上的几位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4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在卫国戍边中贡献青春
——记新疆边防线上的几位共产党员
在新疆漫长的边防线上,有许多共产党员正在贡献着青春,在卫国戍边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西南天山里有个库鲁木都克边防站,附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柯尔克孜族牧民。提起边防站和牧民的鱼水深情,干部战士们谁不说他们的翻译侯瑞国要数第一功呢?
侯瑞国在库鲁木都克边防站已经工作生活了十一个年头。散居在周围几十公里内的柯尔克孜牧民熟悉他,他也熟悉他们,热心为他们办事情。多少次他进出牧民的毡房,问寒问暖;多少个风雪天,他伴随边防站的医生去接产新生婴儿和抢救垂危病人。一个严冬的深夜,他睡得正香,忽然被人叩响了房门,听说放牧途中的吐力更木·阿列不慎从山崖上跌下,摔得头破臂折,他急忙招呼边防站的卫生员快去抢救。三十多公里的砂石便道,冰封雪盖,他们骑马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出事地点,包扎急救,又即刻返回边防站,向山下打电话,请求火速救护。他十多小时顾不得饮食、休息,终于保住了柯尔克孜兄弟的生命。
每年六月,是柯族牧民转场的季节。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马匹、拖拉机,络绎不绝地从边防站门前通过。接连半月二十天,是边防站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侯瑞国又是边防站最忙碌、最辛苦的一员。他要照料跳下鞍马的男女老幼休息、饮茶、就餐,要指点他们到边防站为牧民开办的代购代销点购买日用品,还要到医务室协助医生工作,询问牧民的病情,告诉他们服药的规定。
在祖国最西端的哨卡——西姆哈纳,一位机枪班长叫马顺林,他报名参军的时候,有关单位正在他插队的地方招收工人,他却穿上军装,来到了风雪边防。他认定这是祖国最需要青年人作出牺牲的岗位,能到这里尽几年义务,一生感到光荣和自豪。当他成了党的队伍中的一员后,就更加感到了自己的责任,艰苦的工作总是干在前头。他曾和全班同志执行野外潜伏任务,趴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顶着如刀的寒风观察敌情,度过了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当有人赞扬他的时候,他却说:“我算什么,瞧我们的张副连长,才是好样的。”
马顺林说的这位副连长叫张克强。他已经在祖国的最西端坚守了12年,也算是一个“老边卡”了。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在边防线上生活得岁月久了,山山水水倾注着他难以割舍的深情。六年前,新婚的爱人劝他回大别山麓的故乡安居乐业,他不仅没有那样做,反而说服爱人,不远万里从内地迁到了边疆,还是一句老话:“党的需要嘛,哪里都一样生活工作。”
年轻的共产党员阿不都·热合曼,是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哨卡的排长。这个23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入伍六年,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78年底,组织上派他到海拔五千多米的一个前哨班当副班长。哨卡就设在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下一个陡峭的大石头上,周围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有人描述这里的气候是云雾迷漫氧气少,风雪伴着冰和雹,一年四季穿棉袄。阿不都·热合曼迎着困难来到这块大石头上,就带领大家背来石头,加固营房和围墙,在乱石堆里开辟阵地,构筑防御工事。高寒缺氧造成的头晕、目眩、疲惫,是平原地区的人们很难想象的,静坐都会气短,何况重体力劳动呢?可是阿不都·热合曼和战友们奋战了两个月,到底实现了预计的方案。
此外,他们还照常执行巡逻和观察任务,开展适应高山作战特点的军事训练。这一年,他们的班集体和阿不都·热合曼个人都荣立了三等功。如今,阿不都担任了排长,仍然战斗在边防第一线。他说,党给的任务是保卫祖国,保卫祖国就要战胜困难。和当战士的时候一样,他带头背雪、拣牛粪,模范地站岗执勤,仍然是普通一兵。
一个边防线上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都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本报记者 张万来 秦卫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