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社员张有才造楼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5
第2版()
专栏:通讯

社员张有才造楼记
最近,河北省迁安县建昌营公社社员张有才,自己投资,建起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层楼住宅。这座小楼形式新颖,实用美观,座落在建昌镇三里长街的闹市。自从这座漂亮的小楼兀立于这个古老的镇子以来,有不少人来参观和祝贺。大家称赞张有才一家勤劳能干,致富有方。
张有才是建昌营公社平安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社员,今年四十岁。全家六口人,有八旬的老父、爱人和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前几年,张有才夫妇虽然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但一年到头,还要欠生产队的债,家里分的粮食也不够吃。他家原来住的二间半瓦房,因年久失修,内外破旧不堪。那几年,张有才曾咬着牙凑了些钱,买来一台缝纫机,让爱人抓早摸晚做些缝纫活计,想以此积攒一点钱来盖房。但好景不长,不久,这项唯一的生财之道就以“地下工厂”的罪名被取缔了。
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如春风吹到建昌营。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集体收入增加,张有才每年做的4,500工分(含粪肥工分),不仅可以支付当年全家人的生活费用,还能逐渐偿还一些往年的超支欠款。他爱人在操持家务的同时,每年喂养三口肥猪,收入500元;自留地开了个小菜园,每年可收入300元;用自产的白薯磨近千斤粉条,这一项又可收入五百元左右。这样一来,张有才一家的小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到1979年年底,债务全部还清,还头一次存款150元。此后,他花600元钱又买了一台锁边机,承揽包缝衣边业务。由于经营得好,这项家庭副业近两年每年平均收入一千多元。
日子富裕了,张有才两口渐渐筹划起盖房的事。怎样才能既要少花钱又要多住屋、住好屋呢?为此,张有才费了不少脑筋。他想,能不能象城市里那样,建一座小楼。投资四千多元,在建造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楼,不仅自己这辈子不必再为住房发愁,就连儿子结婚也够住了。张有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全家人,全家老少皆大欢喜,“家务会”一致通过了他的“计划”。
今年春节刚过,张有才自己设计出一份两层楼式住宅的图纸。接着,按照设计要求,他陆续备足了钢筋、水泥和砖石等建筑材料。经过两个月的施工,一座漂亮的小楼建成了。
这所新建住宅,总面积为113平方米,除去三个住室、一间厨房和楼道之外,迎街还专门留出了一间屋,用作承揽包衣边活计的“门市部”,并在楼上留出一间宽敞明亮的待客室和三十多平方米的大阳台。望着这座新住宅,张有才夫妇一天到晚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向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