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从上到下狠抓一个“包”字——辽宁省建筑业层层推行经济包干改变面貌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5
第3版()
专栏:调查报告

从上到下狠抓一个“包”字
——辽宁省建筑业层层推行经济包干改变面貌的调查
编者按:辽宁省建筑业逐级推行经济包干责任制,有利于权、责、利的统一,促使企业更加关心经营成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质量,缩短工期。
推行经济包干责任制,要触动现行的管理体制,因此,光靠一个部门的改革是难以成功的。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计划、财政、物资、劳动、银行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企业的经济责任制顺利推行。
建筑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吃“大锅饭”的局面?辽宁省建筑业积极推行分级负责、层层定包、联系经营成果计酬提奖的包产责任制,取得了好效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起 源
辽宁省建筑业实行层层经济包干,是1979年从沈阳市开始的。当时,该市建工局系统的企业管理混乱,债务累累,光欠贷款就达五百多万元。建筑企业一面生产任务不足,一面又接受了上万名待业青年就业,工资福利开支大量增加,国家下达110万元上交利润任务,算来算去完不成。为了摆脱困境,他们与建设银行、财政、劳动、物资等部门反复协商,确定上交利润包干,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定包。
主要做法是:一、建工局对地方财政每年包交利润150万元,亏损照交,多盈归己,一定三年不变。二、施工企业对建设单位包工期、包质量、包材料耗用定额、包工程造价,双方签订经济合同,明确责任,有奖有罚。住宅工程按不同标准,实行平方米造价包干。三、在企业内部,根据不同经济技术指标和费用率,逐级签订定包合同,实行层层经济包干。这些办法,一反过去吃“大锅饭”、不计盈亏的弊端,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集中到提高经济效果上来,结果盈利大幅度增加。年末实际盈利达898万元,不但如数上交了包干利润,而且还清了多年欠债。
沈阳市建工局的经验,受到省建工局和各方面的重视。1980年,辽宁省建委、计委、财政局、建设银行、劳动局、物资局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建工系统实行全行业利润包干,一定三年不变。到年底,全省12个地市、35个国营建筑企业普遍推行了上交利润包干,并有30个企业推行了内部经济包干。
效 果
辽宁省建筑业实行层层经济包干,有以下好处:
第一、企业由穷变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建筑业长期以来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给国家提供的积累很少,不少企业经常发生亏损。沈阳市建工局从1952年到1978年共实现利润4,787万元,上交国家2,952万元,而同期由国家拨给基建投资2,343万元,弥补亏损4,498万元,两项合计比上交利润还多3,789万元。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年就实现利润2,680万元,除按规定如数上交国家之外,用留成资金购置急需的施工机械171台,大模板30套,扩建了一条混凝土大板生产线,认购国库券354万元,还给职工盖了三万平方米住宅,修建了12个浴池。多年来靠向国家伸手要钱过日子的状况,开始有了改变。
第二、工期普遍缩短,投资及时发挥效益。经济包干前,建设、施工双方责任不清,经常扯皮,许多工程不能按期竣工。包干后,签订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经济合同,促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作配合,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沈阳、大连、本溪、抚顺四市去年竣工的302项住宅工程,平均工期比包干前缩短了48天。全省当年开工、当年交付使用的工程占60%以上。
第三、降低了材料消耗,节约了建设资金。目前基本建设的材料供应方式,是物资随投资走,建设单位负责供料,施工单位靠来料加工,许多项目敞口供料,实报实销,浪费很大。现在对住宅工程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油毡、沥青和玻璃等统配物资,实行定额收料,包干使用,超耗不补,节约归己的办法,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建造量最多的砖混结构住宅,每平方米水泥比过去降低15%;钢材比过去减少了18%;木材比过去减少38%。
实行平方米计价包干后,工程造价普遍下降。据大连市建设银行对363项住宅工程测算,每平方米造价比过去降低7.14元,仅此一项去年即为国家节省投资568万元。
第四、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生产开始搞活。过去企业工资基金按人头控制,现在改为按百元产值定率包干。在包干范围内,企业有权灵活使用工资基金,有权选择工资形式和确定奖励办法,工人加班加点也不必再层层报批,扩大了企业支配自有财力的权限。过去施工任务都靠上级安排,生产上自主权很小,现在允许企业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任务前提下,按照合理的程序,组织科学施工,还允许企业自行承揽部分施工生产任务,发展多种经营。这就使企业能够因地制宜,放开手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了。
经 验
辽宁省建筑业通过实行经济包干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讲责任、靠政策、重管理,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积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新路子。主要经验是:
从上到下逐级落实责任制,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结合得紧。过去国家给企业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落在公司一级,工区(施工队)和班组不承担经济责任,因而对改善管理、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不够关心。实行经济包干后,把有关指标分解下达到工区(施工队)、科室和生产班组。公司、工区和科室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应尽哪些义务,规定得清清楚楚,并通过签订定包合同,逐级落实到基层。自上而下狠抓一个“包”字:利润包干上交,材料包干使用,费用包干开支,造价包干结算。企业在完成包干指标后,增盈和节约部分有的全部归己,有的按比例分成,完不成包干指标不能提取利润留成,并减发奖金;造成经济损失要追究经济责任。这样,就促使企业主动改善经营管理,千方百计发展生产,降低消耗,增收节支,在提高经济效果上狠下功夫。
联系经营成果计酬提奖,靠政策调动职工积极性。他们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坚持按劳分配,把工人的联产计酬和干部的提成计奖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工人靠干得奖,干部靠管得奖。对一线生产工人,他们学习北京市建工局全优综合超额奖办法,实行“四定一奖”,即以产量为主,联系质量、工期、消耗和安全生产,实行班组集体包产计件;工程质量优良发给全额奖金,合格品只发给70%,不合格则扣发10%的基本工资。在班组内部改评奖为计奖,按照每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不搞平均主义。栋号管理人员从直接经营的单位工程降低成本中提奖。干部和辅助生产人员根据责任轻重、工作简繁和贡献大小,按月或按季从降低成本中提奖,奖金水平略低于一线职工。这套奖励办法,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群众增产节约的积极性。大连一建公司去年出勤率达到96%,平均工效超过定额42.8%,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79年提高24.7%,是近几年来较好的水平。
技术经济定额完整,核算制度健全。推行经济包干一开始,他们就会同建设银行、财政、劳动、物资等部门,对涉及到包干的各种定额、标准、费用率等进行了反复调查和测算,并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条例、标准和定额。如住宅统一包干单价、合同管理细则、设备定包办法、临时设施标准、施工管理费开支定额、劳保用品消耗定额、工具用具费用定额等,为基层开展经济包干提供了法定性依据。为了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各企业普遍健全了核算制度,将公司、工区两级核算改为公司、工区、施工队(栋号管理组)三级核算。全面开展产品核算,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核算制度和管理办法,基本上做到了企业生产活动靠定额管理,经营效果凭数据说话。
层层经济包干,是建筑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一个尝试。如同其他新事物一样,开始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完善。
国家建工总局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