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早日打开婴幼儿智慧的大门——访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6
第3版()
专栏:专访

早日打开婴幼儿智慧的大门
——访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
三岁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我国是一门新的学科。近一年多来,上海市已有208个托儿所开展了早期教育的工作,为发展婴幼儿的智力、体力作了有益的探索。最近,记者参观了一些托儿所,发现经过早期教育的婴幼儿情绪饱满、愉快,精神状态良好,在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上,都要比未经教育的同年龄的孩子来得快。记者还惊讶地看到,不会说话的婴儿躺在床上,安静地聆听着旋律轻快的乐曲。一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能随着不同的乐曲做起不同的体操。
上海开展早期教育的成效引起我探索这个问题的好奇心,为此我访问了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同志。
姚念玖今年五十七岁,已经有四十年保教工作的经验。近一年多来,她把全部精力放在指导开展早期教育的工作上。她向记者介绍说:“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三岁以前是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百多亿个脑细胞大部分是在三岁以前发育的。重视早期教育,发展婴幼儿的智力和心理,对人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早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我问。
姚念玖说:“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填鸭式地进行知识和数字的灌输,而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因此,早期教育就是要从刺激孩子的感官着手,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挖掘智力发展、能力发展的潜力。”说到这里,姚念玖脸上显出了惋惜的神情,她说:“开展早期教育以前,不少托儿所里一岁的孩子整天躺在小床上,不是吮吸着小手指头,便是呆望着空荡荡的天花板。有些孩子一岁半不会走,两岁不会说话。孩子表情发呆,情绪淡漠,无所事事,听不到笑声和呀呀学语声。过去,托儿所的墙、天花板、小床都是白的,在孩子的视觉上几乎引不起什么刺激。所以,我们现在尽可能美化环境,自己动手做了不少教具、玩具,丰富孩子的生活,改变吃、睡、坐的状态。”
我想起参观一些托儿所的情景:天花板上拉起了彩带,四周墙上挂着色彩鲜艳、形态生动的图片,有的还在屋角养起了金鱼,窗台上摆着盆花。尤其令人注目的是那五彩缤纷的教养床,悬吊着各式带声响的玩具,四周环绕闪闪发亮的彩灯。这是为训练婴儿视、听、触觉等感官而设计的。一个个胖娃娃躺在教养床上,有的睁大着眼睛,东张西望,似乎在探寻这结识不久的人间;有的则面对绚丽多彩的世界乐得手舞足蹈,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开展早期教育要从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要搞形式主义。”姚念玖继续说,“有的托儿所为了美化环境,精心制作了许多美丽的图画,但因怕孩子撕,都挂得很高,孩子的视线根本达不到。那你这是给孩子看的,还是给参观的人看的呢?其次,要注意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要把托儿所办成幼儿园。比如,要根据月龄训练婴儿的看、听、俯卧抬头、翻身、爬行准备等感官和动作,等孩子稍大一些,要发展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他们的语言。” 记者在访问托儿所时,看到凡是开展早期教育的地方,的确是努力这样做的。会走的孩子在室内分散活动,有的玩水,有的玩沙,有的在老师帮助下,认着不同颜色的纸片,有的学习用塑料绳穿珠子,锻炼小手的肌肉。不会走路的孩子,在清洁的地板上随意地爬来爬去,开心得很呐!过去不肯来托儿所的孩子,现在家长来接还不肯回去。
姚念玖说:“开展早期教育,关键是保教人员要爱孩子,使孩子感到愉快。愉快是智力发展的最好条件。保教事业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啊!”
本报记者 白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