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勇于改正错误将功补过——记河南省正阳县县长刘福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7
第3版()
专栏:

勇于改正错误将功补过
——记河南省正阳县县长刘福祥
今年元月,在河南省正阳县五届人代会上,一个曾经犯过严重错误的干部当选了县长。这个干部就是中共河南省正阳县委副书记刘福祥。
1975年8月,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灾区人民在党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展开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争。但是,平舆县委在救灾工作中严重违犯财经纪律,当时担任县委第一书记的刘福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为了教育全党,中共中央通报全国。
有人听说刘福祥受到党内纪律处分,就说:“刘福祥这下可名扬全国了!”
但是,刘福祥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名誉和得失,而是痛切地感到自己辜负了党的教育、人民的期望。因而,他既没有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也没有因多种疾病缠身而躺倒。他只有一个想法,深刻认识和检查错误,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给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
那些时日,无论是在平舆县的机关、工厂、学校,还是在灾民简陋的庵棚里、田头、地边,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检讨自己的错误,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诚恳接受同志们的帮助。
他把心交给了党和人民,党和人民对他寄于希望和信赖。1979年春,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和工作需要,决定调他到正阳县工作。性格刚强的刘福祥,这时满眼含着泪水,有着说不出来的感激!他当着地委书记的面,虔诚地请求说:
“让我到群众中去,不要让我再做领导工作了。”地委书记诚恳地和他促膝谈心:“犯了错误,改了就好。地委研究决定派你到正阳县任县委副书记。事在人为,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地委书记走后,刘福祥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前一段,自己的思想仅仅停留在认识错误上,至于怎样在实际工作中改正错误,的确想得不够。一个共产党员,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要不屈不挠地、坚韧不拔地为党工作,将功补过。
1979年3月,刘福祥担任了中共正阳县委副书记。他为了让人们认识自己,接受大家的监督,经常对人说:“我是个犯了错误的干部,党和人民还对我这样信赖。我只有在实践中改正错误,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
在县委工作中,刘福祥分管农业。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牢记过去犯错误的教训,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去年,正阳县西严店公社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困难。今年春,上级给这个公社调拨了救灾粮款,这个公社却有个别社队干部在发放救灾粮款中营私舞弊,拿救灾粮款送人情,造成一部分灾民缺粮断炊。群众反映说,这是“救官不救民,救富不救贫”。刘福祥知道这一情况后,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公社召开的生产救灾会议上,他教育广大干部要关心灾区人民,不要重犯他的错误。犯错误的干部听了他的话,心里热乎乎的,表示坚决改正错误。接着,公社党委抽调了一批干部,分赴各大队摸灾情,抓救灾,使救灾粮款很快发到灾民手里,推动了春耕生产。
1979年秋季,刘福祥到王勿桥公社检查麦播工作时,群众反映说,由于久旱不雨,土质板结,地犁不动,影响了麦播进度。他就与县农机局联系,派来了七台旋耕机,经过试验,以耙代犁,取得了显著效果。向全社一些类似这种土质的生产队推广了这种耕作方法,提前完成了麦播任务。有一次,他看到老店大队一台拖拉机犁地深浅不匀,就让司机把车停下来一起检查,发现犁子的调节器坏了,直到调节器修好才离开。
刘福祥患有神经衰弱、脊椎炎等多种疾病,却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他说:
“党和人民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要不惜自己的一切,那怕再苦再累,也要把工作做好。”
叶树新 刘国兴 孙玉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