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雪山吐翠玛瑙红——青藏公路兵站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7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雪山吐翠玛瑙红
——青藏公路兵站见闻
6月,记者沿青藏公路南行,从格尔木到唐古拉。沿途,一幅幅奇异的图景呈现在眼前。大雪纷扬,周天寒彻,终年不化的冰雪象瀑布一样从山巅巉岩间披落下来。但在一个个闪光发亮的塑料棚里,却春意浓浓。那一畦畦白菜、菠菜、油菜、芹菜等,绿油油,水灵灵;那一串串西红柿象火红的玛瑙,亮晶晶、红艳艳。兵站的指战员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内地能吃到的新鲜菜,这里大部分能及时吃到了。当年的南泥湾精神,正在四千里风雪青藏线上开花结果。
青藏线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之一。格尔木到唐古拉山口一段,六百多公里,海拔大都在4,000到5,000米。由于高寒缺氧,四季飞雪,没有绝对的无霜期,所以,过往的汽车部队和兵站指战员吃菜非常困难。青藏线上的兵站每年要出动汽车一千二百多台次,行程二万多公里,到兰州、酒泉等地去采购青菜。由于路途遥远,外地的青菜运到昆仑山、唐古拉一带,损耗严重,鲜菜变成了烂菜。
1977年,部队领导机关号召青藏公路沿线部队自力更生,就地试种蔬菜。第一年,四千里青藏线上建起塑料棚42个。截至去年,塑料棚温室已发展到342个,面积二百多亩,年产鲜菜155万斤,平均每个伙食单位有了七分多地的温室。每年4月到10月,兵站的同志随时可以吃到从塑料棚里采摘的新鲜菜。
号称“生物禁区”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四点五度,一年内六级以上的大风要刮一百三十多天,而且,大部分地段属于永冻层。土质也很差,沙多、碱大、石头多。驻守在雪山上的兵站指战员一锹一镐把冻土层的沙子石头挖走,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远的地方拉来好土垫地造田。许多战士还爬到高山牧场拾来羊粪,粉碎后掺到土里,提高地温。
在长江源头、海拔4,700米的托托河兵站,指战员们挖沙填土近千立方米,建了四座温室。有时狂风袭来,飞沙走石,战士们抱来自己的被子盖在塑料棚上。共产党员石从朝一心扑在种菜上,忙时,把床铺搬到温室的过道里,昼夜观察。他试种的黄瓜、西红柿都获得成功。6月5日,我们在托托河兵站采访,一天里断断续续落了五场雪,大地白茫茫一片,而温室里却暖气扑面,一片葱绿。去年,这个兵站在温室里收获鲜菜21,000斤,平均亩产一万斤。
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但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兵站的许多同志,为摸索高原上蔬菜生长的特殊规律,进行了各种试验。格尔木兵站的共产党员、64岁的老职工杨树德,在高原工作二十多年。最近几年,他带领两名战士管理九个温室,一天到晚钻进温室里工作,试种了几十种蔬菜。他种的西红柿,亩产15,000斤,最大的一个一斤多重。
辛勤换来雪山绿。从格尔木到唐古拉,生命的绿色在延伸。……本报记者 马集琦 张万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