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法经济学博士马纪樵夫人考察山东四川两个县后说 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生产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7
第6版()
专栏:

法经济学博士马纪樵夫人考察山东四川两个县后说
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生产迅速发展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姚达添报道,正在中国访问的法中友协副主席马纪樵夫人对山东和四川的两个县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后,昨天在她的住处告诉记者说:“农村变化很大,建了许多新房屋。人民的情绪很好,说话大方,很有风趣。这是我同新近访问过中国的外国人的共同感觉。”
马纪樵夫人说,中国人民正在努力进行研究,要找到一种既能够适合各个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觉悟程度,又能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好形式。
她说:“我这次来中国之前,对中国农村实行的生产责任制很不理解,以为包产到户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其实并不然,中国农村的各级机构仍在起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作用。”
59岁的马纪樵夫人是一位经济学博士。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于1959年至1965年同她的丈夫马纪樵一起在中国外交学院任教。回国后,她多次访问中国。多年来,她为增进法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78年,她用四个月的时间,考察了山东省的烟台地区和四川、安徽省的几个县。近几年来,她热心于研究中国农业。目前,她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农业的书。这次访问是她旧地重游,考察中国农村三年多来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的情况。
马纪樵夫人说:“我所考察的这两个地区是目前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她说:“山东牟平县姜各庄大队从1978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员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从1978年的142元增加到1980年的215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多种经营发展得很快。有50%的劳动力在社、队办的工厂里做工。除集体企业以外,家庭副业也发展起来了。社员兴建了许多新房子,增添了很多自行车。当地的农村衣着已同城市没有多大差别。”
她说:“我参观的西兰大队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从1977年的257元增加到1980年的500元。当然,象这样的大队在中国农村还不是很多。这个大队的社员们预计,今年每人平均收入可达到1,000元。我祝愿他们获得成功。”
四川省的广汉县是马纪樵夫人考察的第二站。她是在四川遭受特大洪水灾害以后到达成都的。成都附近的几个县房屋倒塌,庄稼被冲。马纪樵夫人说:“尽管损失这么大,广汉县照样热情地接待了我。广汉县受灾前象山东的牟平县一样生产发展得很快。广汉县在推行责任制的同时引进了一种杂交水稻,产量增长幅度大,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她以松林公社为例说,我1978年到广汉县参观时,这个县的负责人告诉我,松林公社是全县最穷的一个公社。目前,松林公社已摆脱了贫困。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从1976年的64.3元增加到1980年的127元。现在,许多社员在谈论着建造新房子。
马纪樵夫人兴致勃勃地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她谈到一位老农对她说的话。这位老农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正在实行的生产责任制不要变。”马纪樵夫人说,生产责任制已受到中国农民的如此欢迎,它必将引起中国农村更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