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如此指导复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8
第3版()
专栏:短评

如此指导复习!
袁良
不久前,在应届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紧张地进行复习、迎接高考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曾多次接到地、县教育部门发出的通知和寄来的材料。这些东西都是“指导复习”的,然而,可惜得很,这些东西多半是指导师生猜题押宝,把师生引向歧途。请看下面这则通知:××高中语文组:
地区教育局透露,今年高考命题地点在安徽黄山,因此,徐宏祖的《游黄山记》这篇课文要特别引起注意,作为复习中重点的重点,字、词(实词虚词)、句式、翻译都要复习到。
××县教育局教研室
1981年6月10日
这个通知说明,我们某些管教育的同志,指导高考复习时的思想和采取的措施,是多么荒谬、有害!按理,他们应引导教师按照中学教学大纲行事,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复习,使考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然而,他们不是这样,竟把正道抛诸脑后,自作聪明,另搞一套,引导师生猜题押宝,以求侥幸取胜。这不仅是失职,说严重一些,简直是害人子弟!实践证明:投机取巧者,往往是弄巧反拙;靠猜题押宝的,十个有九个要失败。退一万步说,即或真的这一宝押中了,一些考生侥幸取胜了,也只不过是换得一时的虚荣,于国于民何益?
其次,这个通知的逻辑是极其荒唐可笑的。即使今年高考命题地点确在黄山,但怎能据此得出命题内容离不开《游黄山记》的结论呢?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命题地点在北京,就一定要考与北京有关的课文,命题地点在上海,就一定要考与上海有关的课文了。猜题押宝搞到如此地步,不亦悲乎!
今年高考复习结束了,现在来写这篇文章似乎是“马后炮”。但我想也许仍有一点作用,就是希望我们大家引以为戒,再不要干这些“教育”师生猜题押宝的蠢事了!我们应当老老实实按教育规律办事。因为,今后年年有高考复习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