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开罗斋月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8
第7版()
专栏:

开罗斋月散记
林皎明
伊斯兰教历1401年“拉玛旦”(即斋月)第一天的凌晨。往日此刻,开罗还在沉睡之中;而现在,家家户户的灯火、喧闹、连同烹调的油香,冲破了夜色的肃穆和宁静。人们都在吃,尽量多吃;人们都在喝,尽可能饮足;因为下一顿饮食是在熬过足足16小时以后。时针指到2点59分,虔诚的穆斯林斋戒开始了。
首先发出斋月开始讯息的,是爱兹哈尔伊斯兰教会众望所归的两位伊玛目。只要他俩互相证明用肉眼望见了拉玛旦新月在天空中出现,又与具有特殊权威的沙特阿拉伯麦加城新月出现的时间核对过,那便是一年一度斋戒开始的神圣时刻。
每个斋戒日禁食的具体时限以日出日落为准。在埃及,报纸把精确到分的封斋和开斋时间预报给人们。在麦加、大马士革等地,则以鸣炮为号。日间,绝对禁止服用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包括不能抽烟,不能喝水。黎明前,必须向安拉表达斋戒的决心;开斋后,还要诵读《古兰经》,感谢安拉。古稀老人,卧床的病人,长途跋涉的旅客,以及孕妇和婴儿,可以不必斋戒。
斋戒的理由,解释多种多样。宗教长老们说,这是为表达信徒对真主安拉的忠诚和信念。政治家们宣传,这可以使富人体验庶民的贫困和不幸。而历史学家则推测,公元六世纪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传教中很少进食,后来这个月便演变成斋期。不管怎么说,斋戒已成为伊斯兰教重要的宗教活动。
开罗的斋月,弥漫着节日的气氛,使一个紧张忙乱的大都市顿时松弛下来。机关日间办公时间改为两个半小时,许多商店索性开夜市。平时挤得水泄不通的拉姆西斯十里长街,可以旁若无人地开快车通过。人们都干什么去了?《金字塔报》一篇回答这个问题的特写用的标题是:“白天睡觉,晚上进茶馆。”
到傍晚7点左右,开罗醒过来了。开斋的第一件事是合家团聚,享受主妇拿手“佳肴”。生活水准不同,开斋饭自然有别,但总是比平时丰盛得多。其实,最知斋月辛苦的,不是富人,而是那些恪守教规,而又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在日间继续干活的人们。开斋饭对他们来说最香甜。
在侯赛因清真寺附近,刚刚饱餐过的“萨伊姆”(即斋戒人),从隔街相望的爱兹哈尔和侯赛因清真寺里姗姗而来,汇集到灯火通明的广场。稍上年纪的,喜欢在路边茶馆里要上一壶水烟,反复品尝、回味,一直磨蹭到午夜两点。青年人涌进彩灯装扮的影剧院,争看新上演的闹剧。家庭主妇据说宁愿守在电视机旁,为再现经历斋月艰辛的历史剧里的主人翁陪上几滴眼泪。孩子们吃个没够。这里有15个皮阿斯特一碗的凉粉,上面还撒着几粒杏仁;有面粉、白糖和羊油搅拌而成的甜糕,孩子们吃起来津津有味……。当然,平时就没有得到“赐福”的乞丐,现在加紧乞讨。斋月中多作施舍是虔诚的表现。这对乞丐们是一种幸运。
吃得多,玩得多。斋月似乎改变了原本的含义。供应部紧急宣布,斋月期间增加上市一万头活畜,一万六千吨肉类,一万一千吨进口冷冻家禽,购买无需凭证,敞开供应。物价监督机构在电视上公布各种蔬菜价格,防止中间商哄抬。电力部下令夜间民用电不得中断。交通部要求夜间车辆畅通。电视台为播放节目延长到凌晨给工作人员增发加班费。
在漫长的夜里,穆斯林度过了欢快的“白天”。传统宗教习惯年复一年地延续着,不知有多少人会理会政界人士的呼吁。清晨在即,主妇们把大盘小盘端上桌子,大家又是一顿饱餐。只待破晓的时辰一到,斋戒又要开始。(附图片)
斋月夜色中的开罗侯赛因清真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