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不安分”的厂长陈德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29
第2版()
专栏:

“不安分”的厂长陈德纯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本报记者 林钢
办工业要发扬创新精神,不能走现成的路,在获得荣誉之后,要勇于继续攀登新的高峰。上海第五印绸厂厂长陈德纯同志,就是以这种精神带领职工创出名牌产品的。在工商企业中,如果涌现更多象陈德纯同志这样的带头人,必将加快四化建设的进程。 ——编 者
第四十五届“英特斯多夫”国际衣料博览会,今年五月在西德法兰克福开幕。中国馆布置得精美异常。在乳白色灯光的照耀下,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如银河闪烁,似百花盛开。花纹之精细,构思之新颖,色调之雅致,吸引了许多欧洲观众。
谁能想到,这些用心血浇开的丝绸之花,绝大部分竟然是上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第五印绸厂的产品?
窗 口
中国丝绸出口产品,有个名牌,叫“金三杯”。历史悠久,蜚声海外。可是,第五印绸厂厂长陈德纯,立志要另创一个名牌。
五厂很小,只有四百多人。1974年底,陈德纯停止“靠边站”,重新回到这个厂当厂长时,一些技术骨干和身强力壮的工人都已调走了。人心涣散,劳动纪律废驰,产量质量是全行业倒数第一。
“我做厂长,要就搞好,要就别干,混日子我是不干的。”陈德纯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工厂。那年月,勇挑重担被看作傻瓜,第一线干活人少,第二、第三线却人浮于事。陈德纯冲破重重阻力,硬是把大批干部、工人,从二三线充实到第一线参加劳动。印花台板,从原来的一块,增加到二块、三块、四块……此举在小小的“五印绸”,真有点“拨乱反正”的味道。
怕苦、怕脏、怕累象传染病似地感染着一些青工。许多人嚷嚷生产定额高了。在陈德纯看来,一个工厂士气不振,是因为那里的“将气”不振!他到一道道工序参加劳动,亲身体验工作量的大小。他原是“铜匠师父”,长期在印染行业,又爱钻研,所以除了描图、设计以外,样样拿得起来。
陈德纯到任第五个月,工厂转亏为盈。“下一步,抓质量。”他治厂,目标明确。等到粉碎“四人帮”,五厂的生产已经走上正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陈德纯感奋、激动。他从三中全会吸取的主要思想力量是:办工业一定要有股革新精神。过去跃跃欲试而不敢试的,现在他有信心要将它们一一实现。他下决心干的第一件事是:闯出本厂自己的名牌。党支部和全体职工支持他,并为本厂产品取了个名字,叫“蝶花”。
创名牌,困难和阻力自然不小。风言风语也不少。不安分哪,好高骛远呀,不自量力啦……
陈德纯不为所动。他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决心先在国内开设“窗口”,向外商直接出售本厂的优质产品。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在上海、北京、广州、桂林的宾馆和机场,销售“蝶花”牌真丝印花绸的“窗口”陆续打开,一共12扇!
透过窗口,“五印绸”窥见了世界,五大洲的朋友也惊喜地认识了“五印绸”。去年一年,这12扇小小“窗口”,为国家创汇40万美元,“蝶花”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响亮了。
不走现成的路
1979年末。上海丝绸工业公司办公室里,一场严肃的谈话,正在陈德纯和公司领导之间进行。下面是陈德纯的一段“慷慨陈词”:
“你为什么非敲我产量,产值?你无非是向我要外汇要利润吧!
“我反复考虑过了。我们是出口专厂,增加利润和多创外汇有两条路。一条是老路,拼设备,挤场地,突击加班加点。长此以往,只能出现恶性循环。总产量看来是增长了,可实际掩盖了企业大量存在的浪费,国家拿到的利润和外汇并没有这么多。
“我们现在决定走另一条路。从改变品种结构、发展花色品种入手,为国家增利增汇。国际丝绸市场风云变幻,行情时升时跌,唯有质量优、品种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证明,陈德纯走的“另一条路”是对的。1979、1980两年,第五印绸厂产量平均增长5.8%,并不太高;但产值增长11.4%,出口比重增加13%,创汇增长46.8%,上交利润增长50.5%。他们走的,正是最近赵紫阳总理所说的“速度不是那么快,但经济效益较高”的路子。
这条路不容易走,要有点革新的勇气。比如,多年来,在印染行业流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设计要为生产服务。陈德纯认定这是一条陋规。按照这个规定,直条不能做,颜色太鲜不能做,块面太大不能做,渗化形的不能做……总之机器指挥着艺术构思,美术家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哪还能设计出什么高水平的、有独特风格的、多彩多姿的新花样来?
陈德纯大胆提出:生产也应为设计服务,技术和工艺要千方百计体现设计的思想!他把花样设计放在全厂的中心地位。
彩笔得到了解放。设计人员的思想在古典主义和现代派、工笔和写意、变形和抽象等各种流派中自由翱翔。解放了的笔,在花卉、山水、条格、纹样、几何图案、敦煌藻井和钟鼎瓦釜之间驰骋。他们下功夫认真研究了国际上每年都在变换的春、夏、秋、冬流行的色彩、花型和款式。他们纠正了相沿成习的用九分工夫研究花样、一分功夫研究配色的通病,树立了新的概念:七分色彩,三分花样。设计人员有了主人翁感和手中获得解放的彩笔,后来居上,花样成交率逼近了实力雄厚、以生产“金三杯”著称的第七印绸厂,跃居全国第二名。
从设计突破,果然带动和促进了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五印厂的关键设备进行了改革、配套,形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真丝印花织物平幅水洗和整理生产线,使娇嫩的丝绸最容易产生的污迹、灰伤等疵点大大减少。生产工艺和染化料、助剂也作了一系列改进和革新,这个厂的真丝印花绸摸上去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全国丝绸行业评比中被评为优秀产品。
陈德纯根据外贸的特点,在厂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做到了批量小,品种多,交货快,经营活。
批量小——发挥厂小的优势,同外商谈生意,能尽量满足买方需要,二三匹,三四匹,甚至半匹的生意也做。国际惯例,批量愈小,售价愈高。
品种多——兄弟厂能做的花样,他们能做。兄弟厂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他们也做。就凭这股子劲,他们目前已经创出了几个在上海堪称独一无二的新品种。
交货快——客户订货,纸样设计,当天拿出;实物绸样,一个星期送到客户手中;小额交货,半个月完成任务。
经营活——在他们的“窗口”里,不仅经销匹料,还出售用礼品盒包装的件料,款式入时的服装,以及丝绸手帕等旅游纪念品。
“第 一 高 度”
“英特斯多夫”国际衣料博览会一年两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举行。为甄选中国馆的展品,专门经营中国真丝印花绸的西德代理商、伊斯拜脱公司女经理哈力克,每年都要跑遍半个中国。今年,在这位七十三岁高龄的德国老太太的旅行节目单上,又开列着长长一串地名: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
第一站是上海,头一个厂是第五印绸厂。当这位老太太在外贸人员陪同下,走进繁花似锦的样品陈列室时,她惊呆了。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远离上海市区的一个小厂,竟然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她拿出欧洲流行色卡,一只只样品比照,全部对路。这位丝绸行家高兴得简直手舞足蹈起来,连声赞叹:“很好,好极了!”
“我哪儿也不去了。我要立即飞回法兰克福。”
当天晚上,她给中国外贸总公司挂长途电话,要求取消原先安排好的其他几个“旅行节目”。因为她在这一家工厂,选到了足够的展品。她对中国负责人说:“第五印绸厂的产品,已经能够适应欧洲市场的需要,代表中国的水平。”她还郑重提出要求:以后,她的公司经销的丝绸,希望尽可能安排在“五印绸”生产。
这样的荣誉,并没有使陈德纯陶醉。比起他和他的同志们的宏伟设想来,这仅仅是“第一高度”。他的事业还刚刚迈步。纺织工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已决定扩建第五印绸厂。基建就要破土动工,建成后的规模将是现在的三倍。
陈德纯下一步还会提出一些什么样“不安分”的主意?那是我们不能预料的。值得庆幸的是,在领导机关里,喜欢下级这样“不安分”的人越来越多了。上海丝绸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就对我们说:“我们就需要这样‘不安分’的厂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