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何日鱼道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7-30
第3版()
专栏:农村漫谈

何日鱼道通?
尹石
葛洲坝通航前夕,我有幸在现场目睹试航的壮观,精神为之振奋。当时,不禁由航道联想到了鱼道,据说,鱼道将建在大江一段,过鱼时间要在六年之后。
六年这个数字刚一入耳,脑际顿时闪出一个疑问:六年的时间是否太长了呢?一年一繁殖的鱼类经得起这样长时间的折腾吗?会不会因此使许多珍贵鱼种绝灭呢?
那天,曾听到介绍者这样谈论(大意):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每年的捕鱼量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60%;共有二百六十多种鱼类,其中最珍贵的鱼种是中华鲟和鳗鲡(白暨豚未计在内),前者是溯流而上到金沙江产卵,后者是顺流而下入海繁殖,习性恰恰相反。“救鱼”主要是为了救这两种鱼,已在大江一段留下鱼道建筑位置。长江鱼类应以人工繁殖为主,有些科学家坚持要修鱼道,只怕将来三峡高坝建成后,鱼也游不过去;这六年将用海军船只由航道载鱼过坝,现时正在丹江口试验,……
说者无心(当然反映了一种主张),听者有意:原来鱼道的兴建是从“争鸣”中得来的,甚至现在还在“争鸣”中。显然,这种争鸣是争得好的,是从人类手中挽救鱼类,也有利于人类的生活。据说,“救鱼”的呼声已经呼喊了多年。有些群众讲,水利建设的经验已积累了不少,为什么在浩荡的长江上建设这样浩大的工程,要事后才来考虑“救鱼”问题呢?难道兴建鱼道和人工繁殖不可以同时并举吗?
笔者不知个中详情的议论,不一定中肯;不过,我这次从重庆过万县、奉节、巫山到宜昌,看到这些原来靠江吃鱼的城市,却在靠少量的海杂鱼应市;又听说在宜昌一带的最大产卵场,今年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不发情,怀卵少,……这些情况说明,保护和发展长江淡水鱼确是当务之急。现在,葛洲坝通航成功,发电在即,希望能持“救鱼”的积极态度,提早建成鱼道,抓紧人工繁殖,让长江鱼类安全顺利地繁衍生长,使葛洲坝成为名副其实的发电、通航、防洪、便鱼的水利枢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