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注视大地的哨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2
第3版()
专栏:

注视大地的哨兵
在北京附近的山区和平原,散布着许多地震观测台。这些台站大多是邢台地震后,为了监视京津地区的地震活动,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亲自选点建立的。
最近,记者走访了各个地震台,同在这些台站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交谈,参观了实验室。通过所见所闻,我们感到,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五年了,但是在这些台站工作的许多科技人员并没有因为震情缓和而松懈,而是象辛勤的哨兵那样,通过各种探测仪器日夜不停地观测着来自地球深处的信息,注视着京津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
西集地震台位于陈各庄——夏垫断层的中间。走进这个台的地电实验室,会看到墙壁上挂着满满一排奖状,表彰他们在唐山地震期间预测预报的成绩。
1976年7月24日晚8时,这个台用电法观测预报地震的仪器上,突然出现了从未见过的大异常——电阻率从23个欧姆米上升到三十多个欧姆米。当晚他们给北京地震队打电话报告了这一情况,但他们又感到吃不准,怕是院子里的树造成的干扰,便锯倒了五棵大树,结果异常仍然持续发展。
“会不会是漏电造成的呢?”大家又提出怀疑。他们仔细检查了线路,也没有查出故障。经过认真的分析,一致认为异常是真正的地震信息,便给上级有关部门正式预报说:“7月27日以前北京附近200公里范围内要发生五级以上地震。”有关部门正准备通知群众,地震就发生了。在这之后,他们观测到大地电场的临震周期变化,向上级有关部门预报了1976年11月15日在宁河发生的6.9级强余震。地震发生后,他们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扬。现在,这个台的台长廖官成正带领大家日夜监视着大地的动静。当问起他现在的震情和未来的打算时,他说:“搞地震预报,要严格按资料说话,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目前京津地区没有突出变化。”他坚定地说:“如果再出现象唐山地震前那样的异常,我们决不放过它!”
我们来到平谷县马坊地震台。这个台建于1970年,现有八名工作人员。台长郑洪和同志们一道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做了大量工作。今年6月8日傍晚,仪器出了故障。郑洪和技术员陈永章、李宏、白长青等冒着酷暑仔细地查看了野外的电线;又检查了室内的线路,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才找出毛病,排除了故障。
为尽可能避开干扰,许多台站都建在远离城市的荒僻地区,台站工作人员长年累月过着与家里人分离的生活。位于大兴隆起顶部的黄村地震台,共有十名工作人员,他们和家属都不住在一起。女工程师李芬已年近半百,身体不好。她丢下孩子一个人在台站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她表示还要继续工作下去。技术员高玉顺,家在通县农村,唐山地震后,别人都往家里跑,他却往台站跑。他说:“地震就是命令,台站是我的家!”台长方晓祥是六十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生,多年来一直在台站工作。有人问他想不想调回城市搞基础研究时,他一面抽着自己卷的香烟,一面笑眯眯地说:“现在实际观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干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真正的地震信息混在一起,有的能排除,有的不能排除,有的干扰至今还没有被人们认识。要排除干扰,捕捉到真正的地震信息,就要通过实验弄清各种干扰源。这就是给基础研究提出的课题。基础研究和观测实验是分不开的。我愿继续在台站做些实际工作,为提高地震预报水平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顾迈南 郭远发(附图片)
黄村地震台工程师方晓祥(左)、李芬在工作。杨武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