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乘风破浪——喜看人民海军向现代化进军的新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3
第3版()
专栏:

乘风破浪
——喜看人民海军向现代化进军的新姿
去年秋天,西方国家的一位海军将军前来我国访问,在上海吴淞码头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停靠在那里的各种类型的舰艇。最后,这位将军指着导弹驱逐舰驾驶台上的各种精密仪表,问道:“这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点点头,回答说:“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他来到机舱,指着动力系统的机器,问道:
“这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依然点点头,回答说:“是我国自己制造的。”他停步在导弹发射架下,又问道:“这也是你们自己制造的吗?”舰长微微一笑,同样肯定地答道:“是的。这艘军舰上的一切,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这位将军赞许地点了点头。在宴会上,他举起盛满美酒的高脚杯,兴致勃勃地说:“我在海军服役了三十多年,访问过五十多个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海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海军之一。祝贺你们有这样一批漂亮的军舰!”
在人民海军建设的道路上,有过迅速发展时期,也受过严重挫折。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海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揭开了新的一页。今天,当我们乘坐舰艇,越渤海、穿黄海、跨东海、赴南海,在万里海疆访问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人民海军向着现代化宏伟目标乘风破浪前进的壮丽画卷。
初夏的黄海海面,霞光万道,在这里,我们目睹了当代海军的一项高难度新技术——横向补给。掌握了这项技术,战舰就象接上了“长腿”,可以远离基地,到辽阔的大洋驰骋。
那天,我们乘坐的导弹驱逐舰,劈开层层波涛,飞速地向正在行驶的远洋补给船靠近。当舰船相隔只有几十米的距离时,只听“嘭”地一声,从撇缆炮里射出的缆绳,如同海空飞舞的彩虹,转眼间就把驱逐舰和补给船连接起来了。随即,高高的钢索飞架而起,粗长的软管迅速接通,方形的上货柜来往运行——燃油、淡水和主、副食品源源不断地从补给船输送到驱逐舰上。
这项新技术的迅速突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海军部队贯彻落实的一个成果。去年初,部队开始进行横向补给训练时,补给船刚出厂,驱逐舰上的横向补给设备刚安装,一大批水兵、职工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谁都没有搞过这一行。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战士,大家团结一致,开动机器想问题,同心同德攻难关,顺利地解决了上百个难题。按照设计规定,驱逐舰在航行补给时只能向中间几个油柜补油,补油数量又有一定限制。这样做不符合实战要求。一位普通的技术干部——机电业务长邢浩礼,经过细致调查分析,提出了新的补给方案。加油站的水兵说:“大胆试验吧,我们保证按照你的吩咐干!”舰长说:“就在我们舰上试验吧,航行上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上级领导机关的同志说:“放开手脚扎扎实实地干吧,出了问题我们负责!”在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下,邢浩礼的新方案试验成功了,不仅补油量大大增加,而且使补给速度提高一倍多。
党的正确路线,使海军广大指战员和科研人员摆脱了禁锢思想的精神枷锁,蕴藏多年的聪明才智喷涌出来了。他们解放思想,敢闯“禁区”,勇攀高峰,短短的几年时间,新的事物象后浪推着前浪一样滚滚而来——
第一艘在大海深处远航几十个昼夜的潜艇胜利返航了。它为海军舰艇部队远航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一个舰艇部队训练中心建成了。它大大加快了海军舰艇部队训练的步伐。
第一代舰(船)载机飞行员成长起来了,它为建设人民海军舰载机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项目问世了,它将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供新的技术和装备。每一个“第一”,都标志着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项新的突破。
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为了配合我国的运载火箭飞向太平洋,新中国海军的第一支海上特混编队,第一次在遥远的南太平洋留下了航迹。这次远航,是对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次集中检阅,标志着新中国海军战斗力的新水平,世界舆论赞叹“中国的海上力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这支特混编队舰船之多,航程之远,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在我国海军史上是空前的。庞大的远洋补给船、远洋打捞船、远洋拖轮、精良的远洋测量船、远洋调查船,犹如一座座海上活动的科学堡垒。一艘艘威武的战舰,时而布开扇面队形,为测量船队开辟航程,时而列成一道钢铁屏障,护卫测量船队破浪前进。舰上,导弹发射架傲然挺立,雷达、声纳严密监视着天空和水下。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在迎风飘扬。指挥这支远航编队的,是海军两位经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从航线的选定,到编队指挥,无不凝聚着这两位老将军的心血。
在漫长的万里海疆,我们访问了各种舰艇部队。从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海军,在三十多年的战斗航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海军舰艇部队的广大指战员,正在逐步地掌握不断更新的装备和技术,同时又使老传统放出了新的光辉。水兵们自豪地说: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加上发扬革命的老传统,这就如同猛虎添翼。
东海前线的某快艇部队,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二十年前,这支快艇部队的前辈曾喊出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给鱼雷插上‘刺刀’!”意思是说,要用陆军传统的“拚刺刀”精神,近战接敌,把威力很大的鱼雷射中敌舰。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海战中大显神威,先后击沉敌舰四艘,击伤三艘。如今,随着装备的更新,快艇上的鱼雷已由威力更大的新式导弹代替,新一代的水兵都有了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但是,前辈们的海上“拚刺刀”精神依然保留着。适应新情况,他们又响亮地提出:“给导弹插上‘刺刀’!”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娴熟的活雷达、活海图、机电小专家、导弹发射能手。近年来,他们进行过几枚导弹实弹射击,都弹无虚发,稳、准、狠地全部命中目标。
本报记者 于逢源 王金中 陆其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