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近代爱国思想家——魏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3
第5版()
专栏:学点近代史

近代爱国思想家——魏源
陈铮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出身进士,官至知州。他的主要著作有《古微堂集》、《古微堂诗集》、《书古微》、《诗古微》、《元史新编》、《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等。他是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者,我国近代先驱思想家。
1840年6月,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投降派极力歪曲这场战争的性质,把战争的起因归咎于中国禁烟,诬蔑林则徐等禁烟“办事不当”,“操持过急”,胡说英国武装侵略战争是“因烧其鸦片,挟愤而至”,妄图为侵略者开脱罪责,否定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正义性。魏源是林则徐的好友,也是林则徐坚持禁烟斗争的支持者,他驳斥了投降派颠倒是非的结论,分析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不由缴烟”,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惟利是图”(《筹海篇》四),进行侵略。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掀起反对英军暴行的斗争,显示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魏源在《筹海篇》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款后开网纵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他满怀激情地写下“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见《射鹰楼诗话》)的诗句,热情歌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愤怒声讨投降派为侵略军解围的可耻行径。这同投降派“疑粤民尽汉奸,无一可信”,“诬义民为顽民”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魏源看来,挫伤“义民”反对侵略者的锐气,正是造成鸦片战争失利的又一个原因。
鸦片战争以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而告束。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失败,给魏源很大刺激。战后他写下许多诗篇,抒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面对“江北火光赤如血,江南涛色黯如墨。炮声未动涛声蹙,中有沉沉万家哭”的悲惨情景,悲痛欲绝。
他发愤著述,在1842年下半年先后完成了《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的撰写。《海国图志》一书,是遵林则徐嘱咐并在他辑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纂辑而成,全书先是50卷,后增辑为60卷和100卷。魏源明确地说明《海国图志》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它是我国清末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知识的名著。书中《筹海篇》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就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发展新式工业,加强国防力量,抵御外国的武装侵略。魏源这个思想的提出,在当时是对长期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封建主义思想的挑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风气的意义。清朝封建顽固派视新式生产技术为“奇技淫巧”,惧怕它“坏我人心”,把了解国外情况看作“多事”,把学习外国“长技”说成“糜费”。他们闭目塞听,结果是在侵略者面前惊慌失措,投降妥协。魏源宣称外国现有的对中国“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都应当了解,并且要派人学习。同时他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魏源也认识到,实现自己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不能离开改革国内弊政、改变人们的陋习。他曾经揭露过许多清朝社会弊病并提出一些改革水利、盐政、漕运等方案,尖锐抨击了官场因循守旧、高官厚禄的歪风陋习,提出他们“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以养痈贻患为守旧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他看到许多官吏在鸦片战争中暴露出来的昏庸无能、贪生怕死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他认为“国以人兴,功无幸成”,他把祛除“人心积患”,即“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提到重要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