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4
第5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
何嘉万 蒙义昭 张长江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指导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陈云同志说过,我们常讲实事求是,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这些话的基本点,就是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起来比较容易,真正做到就比较困难。四川省丰都县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也使我们体会到这一点。这个县地跨长江两岸,山地占一半以上,自然条件复杂,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三中全会以前一个很长时间,指导农业生产,往往是先搞一个点,召开现场会,组织社队干部参观,回去照着办,以为这样搞是实事求是,实际往往是照搬外来的“经验”,发生了许多错误。三中全会以后,全县推行以“包产到组”、“三定一奖”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改变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办法,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发挥,生产有很大发展,生活有显著改善。但是,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有些同志对包产到户特别是对包干到户这种形式的责任制不予承认或者卡得过死,甚至采用行政的办法硬性纠“偏”。可是,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效果确实显著。佛建公社水天坪大队四生产队,1980年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一年大翻身,粮食增产74.7%,总收入增加54.2%。从今年的生产情况看,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生产进度一般提前十天到半月,夏收真正做到黄一块,收一块,当天收割,当天脱粒,精收细打。许多社员修了晒坝,买耕牛,添置中小农具和犁头,采用良种,增施化肥,办新式秧田,庄稼长势普遍比去年好。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应当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社队,不许包产到户,不是实事求是。但是,如果认为只有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才是唯一最好的形式,甚至认为只能搞这种形式的责任制,那也不是实事求是。我国农村情况复杂,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能只有一个模式,只有一个框框,在不同的社队,甚至在同一个大队、生产队,都应允许从实际出发,允许多种责任制形式并存,不应强求一律。
从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看,就大多数同志来说,主观愿望上还是希望实事求是地处理工作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又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为什么呢?联系到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我们觉得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解决。
第一,调查研究要经常进行。不但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前,要搞调查研究,就是在推行过程中,包括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实行之后,都要不断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有些社队原来以为田包到组、土包到户的责任制,有较多的优点。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形式的责任制矛盾很大,问题较多,实行这种责任制的有些社队,稻田普遍种得不好。调查研究本身也有个实事求是的问题。过去搞农村工作,不是没有搞调查研究,而是调查时往往是先入为主,有时是简单围绕上级的指示转,上级讲什么,就下去收集什么材料,所以不能反映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分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责任制形式。各个地方的条件不同,采取的责任制的形式,应当有所不同。即使是一个生产队,在不同的阶段,实行责任制的形式也会有发展变化。从丰都县的情况看,田间作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要稳定一个相当时期,以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各个地方、各个社队,究竟采取哪一种责任制为最好,要考虑多方面的条件,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干部管理水平,群众的愿望,等等。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群众的意愿,因为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也是从当地当时各方面的条件提出来的;只有符合群众的心愿,才能焕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意愿也包括基层干部的意愿。许多地区的情况说明,凡是生产责任制搞得好的地方,一般都有基层干部的积极指导和帮助;凡是基层干部思想不通的地方,不但生产责任制不能顺利推行,即使群众自发搞起来,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对于基层干部的意愿也要尊重,他们当中的某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我们应当多多体谅,耐心等待,允许他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第四,要敢于实事求是。这里经常碰到而又难于处理好的问题,是上级指示和实际情况的关系。过去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明明知道上级的指示不符合实际情况,偏偏只能按上面讲的去办。陈云同志讲的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正是这个方面教训的总结。毛泽东同志提出坚持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讲得很好。不坚持这一点,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