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记佳木斯市党政领导干部转变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5
第3版()
专栏:

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
——记佳木斯市党政领导干部转变作风
本报记者 景博 段存章
去年10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人代会上,代表们的六百三十多件提案中,有关“吃饭难”、“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等人民生活问题占到三分之一。其中“上厕所难”的提案有63件,占总提案数的10%。
群众要求解决“上厕所难”的呼声是强烈的。早在1979年10月30日,《合江日报》发表一封读者来信:《请领导过问一下佳木斯市的厕所问题》。佳木斯市区35万人口,公共厕所只有44个。不少厕所年久失修,有的厕所粪便外溢,破坏了环境卫生。前进区十四居委会有近二百户居民,没有一个厕所。上厕所时,有的骑自行车,有的跑步,群众说:“现在是上吃容易,下泄难。”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不久,就对厕所问题进行了调查。开始,有人讥笑说:“人大没事干,当厕所主任了!”人大常委会认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而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他们走街串巷,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向市委和政府写出一份《关于佳木斯城市居民厕所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当前厕所修、建、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市委书记余弘达同志说:“对厕所问题,多年来我们常常议论,但从没有象这样深入系统的调查过。”
市长刘华同志看到调查报告,当天晚上找人商量。第二天,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厕所问题,组成了由两名副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为主的领导小组,还抽调五名局级干部成立了修建厕所办公室,具体组织各项措施的落实。他对在座的同志们说:“咱们这一届政府解决不了厕所问题,就自动关‘衙’!”会后,筹集资金82万元,已经落实新建厕所116座、维修厕所110座的计划。目前已建成新厕所37座交付使用,完成维修厕所106座。
佳木斯市的领导同志们从解决厕所问题中看到,“说十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七分说,十分做,多为老百姓办称心事。”
他们对劳动就业工作也抓得不错。1979、1980两年兴办了一千五百多个生产、生活服务项目,使六万二千多名待业青年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仍有10%左右的待业青年没有安置,这说明佳木斯安置待业青年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市委书记和市长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自己的子女还在待业,自己是什么感情?今年初,余弘达同志来到向阳区社会服务社刺绣车间调查安置盲聋哑残青年工作问题。这个车间六名职工中有四个是聋哑残青年,余弘达同志用多种办法询问了每个人的情况,使他们十分感动。
余弘达同志回到机关,主持会议研究安置盲聋哑残青年工作问题。会后的一个大雪天,新选的副市长崔世文同志来到东风、先进、永红三个区,一天走访了37个盲聋哑残青年的家庭,并同居委会干部商量安置办法。从这以后,市政府把安排好盲聋哑残青年摆上了重要位置。现在有1,097人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就是说10个盲聋哑残青年中有9个开始了新的生活。
“脚板底下知民情”,这是副市长康增同志的体会。他分管城建工作,哪里路难行,有他的脚印;哪里污染严重,他前去过问;哪里居民吃水困难,也听到他的声音。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康增同志收到前进区十三居委会向市政府的告急:附近传染病医院的地下管道堵塞,污水流进三十多个居民家里。老康立即带干部赶到现场,居民们不知道他是市长,围过来问:“你们来参观,还是来解决问题?”康增同志笑笑说:“我们不是白吃饭的。”他一家一家查看灾情,找地下管道多年来失修的原因。第二天,市政府召开了工人、居民座谈会,共同商量制订了安装地下管道的方案。在国家的帮助下,发动群众集资,花13万元,安装了1,200米的地下污水管道。老康谈起这件事时说:“市长是人民生活的事务长,想的干的应该和人民合拍。”
分管财贸工作的副市长刘佐卿同志刚调到佳木斯市的时候,他的工作态度有两种选择:一是不惹事,把人与人关系处好,这是站在自己利害的角度想问题;二是在困难情况下,如何为人民办好事,为提高党的威信多出力。他选择了后一种态度。“市长天天看市场,一天不看心发慌”,老刘从早到晚观察市场。他看见饭馆里的“长蛇阵”,就想法摆“满天星”(增设食品供应网点)。先在几个粮食门市部试行“前店后厂(加工熟食)外加饭馆”的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群众,安排青年,增加盈利,一举数得”。但是,上级业务部门不允许,说这是“不务正业”。方便群众的事敢不敢干?刘佐卿同志拍板说:“干!只要群众满意,咱担点风险!”从去年开始,全市45个粮店办起了44个熟食加工厂,生产面包、麻花、烧饼、油条、切面条、粘米面饼、玉米面条、大尖饼、黄米面粘豆包等20个品种。粮店既卖生,又卖熟,既零售,还对个体户批发。有8个粮店还办起了便餐部,每个粮店还有一二台熟食售货车,从早到晚走街串巷,给居民大院送货。去年全市粮店办的熟食加工厂为国家上缴利润39万元,安排青年就业480人。
现在为群众办成一件好事,会议好开,决议好做,落实却很难。有一个时期,佳木斯市委的文件上也是你画圈,我画圈,他画圈,圈来圈去,好事落空。从三中全会后,市委办公室下设了一个“催办”,还编发了一个“催办简报”。他们还层层建立催办网,总结出
“五催”工作法:围绕中心重点催、紧急事项及时催、刊出名细逐项催、针对难点反复催、时间长的定期催。群众反映说:“催办网治好了拖拉病。”今年5月,市委收到永红区32户居民一封来信,反映他们那里因自来水管问题发生争执,已经两个月吃水不方便了。负责同志批给建委调查处理。一周以后,这件事还是没有着落。“催办”的工作人员亲自到永红区看现场,弄清自来水管发生矛盾的前因后果,只用一天时间就妥善地解决了这起民事纠纷,居民们吃自来水又方便了。
群众是很喜欢干实事的干部的。可是,有些干部“不干事,不惹人,不点头,不摇头。”群众焦急地问:“上边有精神,下边有呼声,中间堵塞怎么办?”余弘达同志的主意是:“选拔重用实干家”。市城建局副局长王林同志年过半百,吃苦的事站排头。为了改变市内的环境卫生,他要求清洁工白天扫大街改为夜间扫大街。他想:咱号召群众夜间干,领导睡大觉,没有说服力。几天后,夜扫的清洁工中增加了一名王局长,他手上磨起一层厚厚的老茧子。原市收获机械厂党委书记潘华同志,胃病住院动手术四个月后就要求上班,他被派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市交通局担任党委书记。潘华同志在职工大会上表态:“我是支持干的,帮助看的,批评捣乱的。”一位监理科长拒收司机以私情送来的五袋白面,就及时表扬他;一位青年领导干部为自己多分房子吵闹,就当场给予批评。象潘华、王林这样的实干家,被评选为全市优秀的共产党员。
反之,对一些不好好为人民办事、又欺压人民而教育不改的干部,是不能迁就的。市佳东商店一位党支部书记,他领导的这个商店走后门严重,卖东西短斤缺两,好果子留下自己吃,菜店不见菜,卫生也不好。市委和政府听取群众的意见,决定撤了他的职。
想人民、为人民。近两年多,佳木斯市为群众办了二十多件方便事。以前缺电,居民照明困难,市发电厂增加了20万千瓦热电,多年“电愁”的帽子甩掉了;以前有不少路“晴天尘土扬,雨天烂泥塘”,市城建部门先后改修了八万多平方米的路面,现在街道面貌基本改观;以前住房十分紧张,两年修了28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1966年到1976年建宅面积的总和;以前市内商业网点少,1979年为560处,每千人有1.6个网点,到今年5月底已经发展到1,229个,每千人有2.7个网点,加上几百辆流动菜车、豆腐车、酱油醋车、熟食车,早市夜市十分活跃。
更吸引人的是,在近两年多时间里新建了中西医院门诊部、中医院住院处、浴池、人民商场、影剧院、少年宫。还新建了一座佳木斯从来没有过的“教师住宿楼”,规定30年以上工龄的老教师享受这种待遇。可是,有几位老市长的家仍住在工人新村和居民区。市委机关至今仍在一座破旧的楼里办公。
还人民的欠账要紧。这就是佳木斯党政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求实工作的力量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