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科技命名最好别用古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5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科技命名最好别用古字
郑林曦
1980年1月在长江捕获了一头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报纸上登出消息来,有的叫“白鳍豚”,有的叫“白?豚”。这个“?”字有好些人不认得。我们经过调查,才知道是有些学者,从两千多年前的一本讲词语的古书《尔雅》上查找出这个古字,用于科技命名的。
《尔雅》的原文只有三个字:“?,是?”。晋代郭璞作的注才讲得详细一点,使人们可以据以断定“?”所指的跟在长江里捉到的那种生物是一个东西。这种水生哺乳动物,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的《脊椎动物名称》和1979年版的《辞海》都管它叫“白鳍豚”。1977年3月《动物学报》发表了周开亚等的文章,才据《尔雅注》和群众的叫法,改称“白?豚”。1979年3月周等又在同一学报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命名为:“白既豚科·白既豚属·白既豚”。文中注释说:“?简化为既”。这一简化本来很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到1980年发表活捉那个稀有动物的消息时,却又把那个古僻繁难的“?”字用了出来。
给动物命名,一定要用古人用过的字吗?那可不得了啦!“豕”字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用过了,我们能把猪命名为“豕”吗?何况“?”是什么呢?《尔雅》自己就说了“是?”(猪)。据《经典释文》:“?音逐,本亦作逐”。为什么又叫“?”呢?因为古代以及现代长江中下游的方言,都有把猪说成ji的。这有同一位郭璞给《方言》作的注为证:《方言》第八篇:“猪,……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郭注:音奚)”。奚旁字读ji,这是从鸡的繁体雞可以得到证明的。为什么老把这种水生动物的名字跟猪的方音名称联系起来呢?李时珍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皆因形命名”。谁叫这种水生动物长了一副猪头、长鼻子、尖嘴巴呢!
因此,一定要用古僻繁难的“?”字来给我国这种珍贵稀少的动物命名,是既不科学也不方便的。不科学之处在于:“?”本是猪,“豚”也是猪,“白?豚”无异于叫“白猪猪”。再说,科学家明明知道这种动物根本不是鱼类,为什么又偏要用个鱼字旁的字来命名呢?至于不方便之处很显然,“?”字上下结构十七笔,难写。
给这种象熊猫一样珍贵的动物起一个通俗的名字好不好呢?比如说叫“江白猪”:江,代表长江、水生;白,表示其色较浅;猪,“因形命名”,跟“海牛”、“熊猫”一样通俗。而且,“白猪”也非杜撰,不过是把长江中下游群众的叫法baiji(白豯)、baijia
(白豭)用普通话说出来,用现代汉字写出来。是否有当,还请专家和群众指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