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当好“主心骨”的关键是实事求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6
第4版()
专栏: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体会

当好“主心骨”的关键是实事求是
中共湖北利川县委书记 王光凤
我们县委常委集中学习了三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大家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解渴!前段担心:三中全会政策好,就怕长不了。《决议》又一次充分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县委这个全县人民的“主心骨”更有准星了。
当好“主心骨”的关键就是要实事求是。过去是实事求是壮了我们的胆,今后还得靠实事求是才能继续前进。这是我们县委,也是我个人学习《决议》体会得最深的一点。
国有国情,县有县情。县委领导一个县的工作,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县的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不然,讲实事求是就是一句空话。利川县是“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盛产大米,水田占全地区水田面积的三分之一,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银利川”的美名,由此而来。此外,黄连、坝漆、桐油、烤烟等,在湖北省和恩施地区也有点名气。可是,十年内乱,元气大伤,出现“人缺粮,牛缺草,田里缺肥料,生产缺资金”的局面。端着自己的银饭碗,向兄弟县讨救济粮,曾一度成为全省三个穷县之一。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县委按照县情,着重解决因地制宜的种植权和劳动果实的分配权,排除“左”的干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被动局面。前年搞了一部分作业组,部分作物责任到人。去年,按照中央文件精神,由群众自己选择,全县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收到好的效果,村子里喜气洋洋,集镇上生意兴隆。农业的丰收,带来工业、财政各方面情况的好转。现在群众手头钱多了,生活好了,愁眉苦脸变成眉开眼笑,这都是三中全会提倡实事求是的结果。
县委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县委坚持实事求是。第一,充分认识“左”的错误危害。我们有的同志由于受“左”的影响,没有把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干部群众都吃了苦头。三中全会后,大家猛省过来,主要是我们县委,明白了发展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就能充分掌握县情,体察民情,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第二,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在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上,群众的实践教育了我们。比如,太平公社花坪大队十四生产队,是个“耕地不用牛”的地方,过去靠吃大锅饭,包谷最高年产量只有一千八百来斤;1978年秋后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总产就达到二万斤以上。还是靠“一个肩膀两只手,一把锄头加背篓”,产量却增加十倍,又比如全县的油菜生产,从开始集体借田给社员种到包产到户,油菜籽产量成倍增长,对我们也是个教育。所以,实行责任制,我们开始是把闲散荒地划给社员种,后来又实行水统旱包,实践结果,现在,水田也包产到户了。不仅如此,黄连、烤烟等多种经济作物,除集体种植外,我们也扶持社员个人种。凡是社员群众选择的办法,我们不和社员“顶牛”。群众得到的实际经济效果,也是对我们县委坚持实事求是的支持。
第三,要冒“三分险”。无私才能无畏。在开始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上下左右的议论是不少的,压力是大的,碰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个老主意:只要群众有饭吃,有钱用,受点委屈也不要紧。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相信党的政策的威力,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干部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不要摇来摆去。群众了解我们,也就更信任我们了。
(据《湖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