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中菲友谊桥梁必将永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7
第7版()
专栏:

中菲友谊桥梁必将永存
柯贤伟
菲律宾是我国的友好近邻。我国台湾省的南端与菲律宾北端的巴坦群岛,仅隔一条宽六十多海里的巴士海峡。每当晴空万里,站在两国距离最近处,可以相互望见。中菲两国人民利用这有利的地理位置,从古以来,舟楫相通,不断交往。
中菲友好关系,究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但据两国史学家的研究和历史的记载,可以说明两国人民的往来,早在远古就已开始。据菲律宾大学历史教授克来说:“公元前,当中国周秦时,菲律宾人已与中国人来往,……中国商人常至菲岛贸易绸、米等物,历3月至5月而返”。据我国史籍记载,公元三世纪左右,东汉末、三国时期,中菲两国人民驾起友谊的帆船,冲破惊涛骇浪,战胜重重险阻,开展友好往来。在中菲人民友谊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佳话,至今仍为两国人民所传诵。
近年来,在菲律宾一些地方发掘出大量唐代古钱币和陶瓷,甚至有唐代中国古墓。可见唐朝时候,中菲两国已有比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到了宋代和元代,两国人民往来十分频繁。有关中菲关系的许多著述,如宋朝赵汝适的《诸蕃志》(公元1225年成书)、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公元1349年著)等,均有翔实的记载。
明代,中菲两国多次互派使节,进行友好访问。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曾三次派遣分?访问菲律宾的仁牙因、马尼拉、民都洛和苏禄等地。郑和的随员费信在《星槎胜览》一书中,以赞美的诗句描写了当时菲律宾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诗中写道:“美哉麻逸国,山峻地宽平,尚节心无异,耕田谷倍登。槟榔资咀嚼,玳瑁照晶荧。布染花生采,糖香酒自清。溪涛含荡漾,海日上高明”。
明朝永乐年间,位于菲律宾的古苏禄国国王远涉重洋来我国访问的盛举,是中菲传统友谊的又一历史见证。公元1417年8月,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喇和西王麻哈刺叱葛刺麻丁等,率领一个三百四十多人的大型使团,涉鲸波,渡碧海,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携来珍珠、宝石、玳瑁等大批礼物。明廷给予隆重接待。贵宾在北京住了27天。归国时,明廷又回赠丰厚礼品,还派遣官员护送他们回国。在归国途中,苏禄东王不幸在山东德州驿馆病逝。明朝皇帝以国王之礼为他安葬,并亲自为文,树碑墓道。至今,这座位于德州市北郊的陵墓、墓碑和墓前的石人、石马等几十件石雕,依然完整地保存下来。
近些年来,中菲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1975年6月,马科斯总统应邀访问我国,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了联合公报,宣布中菲正式建交,为中菲友好关系史谱写了新的篇章。自那时以来,中菲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两国的友好互访日益增加。李先念副总理和杨尚昆副委员长先后访问了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作为菲律宾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使者三次访华,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马科斯总统曾把中菲建交比喻为架设两国之间的友谊桥梁,并强调这座友谊桥梁必将永远存在下去。这次赵紫阳总理前往菲律宾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对于增进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必将做出新的贡献。我们深信,中菲两国人民一定会使友谊桥梁更加牢固,两国人民必将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附图片)
1979年,中国武汉杂技团访问菲律宾,受到马科斯总统和夫人的接见。这是夏菊花团长(左)向马科斯夫人赠送礼品。
新华社记者 吴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