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比大自然更巨大的力量——四川人民抗洪救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8
第4版()
专栏:通讯

比大自然更巨大的力量
——四川人民抗洪救灾纪实
飞机还没有在重庆降落,从空中便可见沿江一带泛黄的洪水残迹。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断垣裂墙,塌方碎石,倒伏的庄稼,不断闪入眼帘。自然灾害还深深留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我们一开始采访,便处处感觉到,一种比大自然更巨大的力量正在迸发出来。
先看一下座落在红岩村下、嘉陵江边的重庆印染厂吧。
这个厂担负着四川一半以上棉布的印染任务。我们来到时,厂里已是一片机器轰鸣。除了墙上还留着洪水抹下的深色泥痕外,人们很难想象,几天以前,这里的车间、仓库和办公室曾全部被泡在水里。大家不断向我们讲述那难忘的日日夜夜。从7月15日下午开始,漫进工厂的洪水以每小时40厘米速度上涨。在这危急关头,干部和工人不断从四面八方奔来。染料桶每桶重达60至80公斤,工人们手抬肩扛,5分钟就装满一卡车。在最紧张的15日晚上,他们在解放军的支援下,共抢出和转移了全部成品布一千多件(包),染料130吨,电气设备14台。到16日早晨,洪水涨到每两小时上升一米。两台大型变压器无法运出门外。如遇水浸,就会严重影响日后的生产。工人急中生智,用手拉扶轮把变压器悬空吊在房内。这时,洪水已涌进屋里,机油漂浮在水面,沾染在工人的身上。他们全然不顾,站在齐胸的水中随时观察。水涨一点,就把扶轮往上升一点,终于使变压器安然无恙。厂里有三百多立方米木头,漂在水中。工人们冒着危险,用铁钩把木头互相扣紧,然后用绳子固定起来。他们分班守在木排上面,根据水势变化,不断调整绳索的松紧。两天两夜下来,木头没损失一根。17日上午,洪水开始退落,工人们仍然没有离开现场。他们聪明地利用渐退的水势冲刷污泥沉沙。洪水退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洪水退尽露出地面,泥沙也基本刷净,为恢复生产争取了时间。18日下午4点50分,这个遭受洪水侵袭严重的厂,又响起了机器声。这时,离洪水退落还不到30小时。
有人说这是一个奇迹。确实如此。但这样的奇迹在重庆何止一个。我们在地处江北岸的卷烟厂采访时,就听到这样的事:当洪水冲进一楼时,工人们一边抢救物资,一边在二楼继续生产;当洪水漫进二楼时,三楼的机器还在隆隆响着;洪水过后,他们不但在24日全面恢复生产,26日达到灾前每天生产760箱卷烟的水平,而且在27日创造了日产824箱卷烟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重庆北碚,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这种比大自然本身更巨大的力量。北培,是受灾较重的一个区。我们来时,公路两旁,山坡上下,人们正在地里忙碌,清理淤泥,抢种补栽。小孩在河中嬉水,鸭子在荷塘中漫游,灾后刚插的稻秧,闪着新绿,显出一派生机。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汉卿同志在车上告诉我,洪水期间,全市共抢救出堆放在沿江码头的各种物资七万多吨,三千多幢厂房的主要设备和原材料都安全转移,全市受灾工厂的主要设备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他感慨地说:“我们的人民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在建设新生活中是真正有力量的”。
这力量来自何处呢?当我们在辽阔的盆地继续采访时,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力量来自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的政策。
沿着嘉陵江驱车北上,不到半天时间,便进入了合川县。这里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会合处。
在合川,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7月15日,三条江河洪水并发,全县成了一片汪洋,土地冲毁,房屋倒塌,只剩下几块孤零零的高地,数万群众被围困三天三夜。当我们刚到达时,大水才退下一个星期。房屋顶上,电线杆上,还挂着洪水退落时留下的杂草。我们亲眼看见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但是,我们没有看见一个哭哭啼啼的人,没有看见一个垂头丧气的人。群众在这次毁灭性的洪水中,自始至终表现出惊人的镇静和沉着。没有惊慌,没有混乱,没有人为的损失。县长说,考虑到群众生活会发生困难,县里特意在民政部门和信访部门安排人接待来访。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群众找上门来。他说:“群众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从党的路线和政策看到了生活的前景。”
力量在群众中。这个县的临渡公社党委书记老刘,一边领我在山坡上转着,一边对我说,18日水退时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出动4,100个劳力,清出水稻2,006亩,红苕490亩。他一一指给我看,这是新栽的红苕地,那是抢种的萝卜地,还有正在清理的水稻田。他不紧不慢地把一顶草帽当扇子搧着,表现出充满信心的神态。我问他:“为什么这次洪水以后,社员没有一个灰心丧气的?”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洪水发生后,公社党委决定在原先联产到劳的基础上,继续放宽政策,明确宣布晚秋作物谁种谁收,多劳多得,不上交,不抵口粮。但社员有些不放心,说“政策在干部手里拿着,到时候变了又咋办?”这时,公社发动党、团员带头种红苕,再次明确宣布谁种谁收。社员相信政策不会变了。于是,不到三天就种了1,300亩红苕,两天内种了600亩玉米。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正极大地鼓舞着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
我看到一些被冲垮的房屋,问老刘:“这些房子建多少年了?”他说:“最老的有七十多年了。”我又问:“重建需要多少年?”他说:“三年就差不多。”他很自信。我忍不住说:“听说今年春夏作物是多少年未见的好长势,一下叫洪水冲了,颗粒无收,无论如何总有些困难。”他望着远处滔滔的江水沉思了一会说:“确实,今年庄稼长得好,我们寄予了很大希望。但是,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这两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党的政策顺了群众的心。这次洪水把庄稼冲走了,但是冲不走党的政策。社员心里有了底,感到总归是有希望的。”
是的,这就是我们人民的力量所在。
合川县在历史上多次遭到洪灾。唐代大历八年(公元773年)一次洪水,比今年这次还低三米多,无数人葬身鱼腹,幸存者流离失所,乞讨为生。据说大水冲毁的地方,一直荒芜到北宋初年,经历了二百多年时间。今年这次洪水后,仅几天时间,城内道路就疏通了,污泥被清除,商店开始营业,人民安居乐业。当然,我们离开合川时,还能看到许多洪水破坏的残迹。重建家园是需要时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灾害将逐渐消失,而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将日益显示出来。
新闻研究生 张志叶(附图片)
灾后的金堂县,秩序井然,物价稳定。大米、猪肉、蔬菜、食油等主要生活物资的价格和受灾前一样。这是群众在街头选购猪肉。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