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发挥城镇个体经济的补充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9
第1版()
专栏:社论

发挥城镇个体经济的补充作用
在我国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附属和必要的补充。它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以前,那时它与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联系;现在,它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的公有经济的。从我们的国情出发,适应现阶段的生产水平,必须采取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多种形式。当前,积极扶持城镇个体经济,把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包办不了的事情办起来,充分发挥它拾遗补缺的作用,以满足社会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需要,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方便生活,安排就业,都有很大的好处。
有些同志长期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尽管亲眼看到个体经济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思想上却转不过弯来,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越大越公越好,只能有单一的公有经济,集体经济只是个过渡形式,更不能有个体经济。他们习惯于把个体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或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甚至认为容许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存在,就会使资本主义复辟。从我国多年的实践来看,企图用单一所有制排斥其他经济形式,对集体经济过早地实行“过渡”,对个体经济采取取消的政策,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因此,在我国适当发展个体经济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过去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的关系,他们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努力完成共同的任务。
发展城镇个体经济,是安排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安排城镇劳动就业问题上,要考虑广开各种新的门路,改变劳动力结构,发展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社会上形成的一心只想捧国营的“铁饭碗”,都吃全民的“大锅饭”的状况应该改变。过去安排就业只走依赖国家投资兴建国营企业一条路,造成国营企业安插人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后果。解放初期,上海、天津工业只有那么一些,服务行业养活的人很多。后来“骨头”和“肉”的比例关系失调,就业的路子也就越来越窄了。现在,城市中一方面很多人没事干,另一方面很多事又没人干,服务网点稀少,人民生活不便。这种状况不应再继续下去。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是安排就业的主要方向。要允许个人经营小型的手工业、零售商业、服务业、饮食业、非机动工具的运输业、房屋修缮业等。也应当允许个体经营者招收几个帮手和学徒,有的也可以办成夫妻店。
三十年来,城镇个体经济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经相当活跃,他们经营灵活,有的固定设点,有的临时摆摊,有的走街串巷,服务上门,深受群众欢迎。1954年,城镇个体手工业有800万人,行业很多,经营项目数百种,产品数以万计,源源不断地供应城乡市场,满足生产和生活以及出口的需要。1955年产值达81亿元。这一时期,由于多种经济并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个体经济,较好地发挥了各种经济在一定领域内的积极作用,因而城乡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方便。但是,1956年和1958年在所有制方面过早地搞升级、过渡,把一些个体工商业转入国营企业或组成合作社,结果从业人数锐减,产品的花色、品种减少,质量降低,服务网点和经营项目减少,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大不如前。十年浩劫期间,个体经济更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批判,被大砍特砍,造成严重损失。尽管如此,有些个体经济从来没有绝迹。为什么能够保持下来呢?这说明它有群众基础,人民生活离不开它。
当前,有些城市恢复和发展了个体经济,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吃饭难”、“做衣难”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变,群众满意。但是,一些地方的有关领导同志,对个体经济的补充作用,仍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一直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社会主义公有制刚刚建立,当时我们并没有害怕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现在,公有制经济这样强大又巩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城市各个部门如市政、商业、轻工、公安、卫生等,对个体经济都要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创造条件,给予方便。不要横加干涉,限制过死,甚至多方刁难。不然,个体经济就会死在襁褓里。
当然,也要看到,个体经济还有消极的一面。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当是,加强教育和监督,运用经济措施加以指导,搞好行政管理工作,使个体经济健康地发展。有些地方即使发生某些问题,只要加强领导,严格管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各级人民政府要支持个体户,要做到“扶上马,送一阵”。要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发展个体经济的规划,解决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制订资金筹集、货源供应、招工带徒、产品价格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管理个体经济的条例。个体经营者都要严守政府法令,照章交纳税收,服从物价管理,维护城市市容,遵守交通秩序,执行卫生规定,总之,一定要从事正当的经营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