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充分相信群众,搞好农村生产责任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09
第4版()
专栏: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体会

充分相信群众,搞好农村生产责任制
山西省五台县委书记 郭培荣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农村经济的政策与措施,有效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回顾我们五台县委在农村经济改革中走过的道路,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清除“左”的思想影响。
去年春天,我县的一些“三靠队”提出要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我不敢大开口子,只是在口头上赞成和允许,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敢大胆支持。有时虽然同意和支持了,心里又感到不踏实。为什么呢?根本的一条,就是“左”的框框还束缚着手足。粉碎“四人帮”以来,“左”的东西虽然受到了批判,自己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但“左”的影响并没有从头脑中彻底挖掉。因此,对农村的管理制度实行改革,建立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在一段时间里看不准,总怕出了“格”,“向右转”。因此,表现在行动上“‘左’中求稳”,迈不开大步。后来,通过下去搞调查研究,从实际经济效果的对比中我才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认识到农村生产责任制是同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群众思想觉悟相适应的比较科学的管理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对那些偏僻山区和生产水平很低、困难较大的“三靠队”来说,更为适合。以铜钱沟公社为例,这个公社是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加之前些年我们一味强调“大、公、平”和单一经营,把群众的手足捆得死死的,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全公社长期处于贫穷状态,连续二十多年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去年,这个公社的西沟大队实行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后,一下子把各家各户的一切力量都调动起来了,由过去的少数人操心变成了多数人操心,仅一年的工夫,生产、生活面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虽然大旱,但同没有实行包干到户前相比,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人均分配收入增长了一倍多。据基层干部讲,这种景象是合作化以来第一次见到的。在实行了这两种生产责任制的其它社队,也是如此。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对我的教育是非常具体、也是非常深刻的。它使我的“左”的指导思想受到了一次有力的冲刷,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道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农村经济改革的自觉性。
清除“左”的影响,搞好农村生产责任制,还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去年,我县的另一些社队因地制宜实行了“两田制”。起初,我有点不放心,怕群众集中精力作务口粮田,使责任田变成“后娘田”。下到这些社队一调查,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回事。事实是,责任田实行超奖欠罚的制度,同群众的个人利益紧紧地联在一起,它和口粮田一样得到了承包者的精心经营。这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很适合一些规模小的中间队推行。事实说明,原来自己害怕出现“后娘田”的思想,说到底是不相信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创造力。过去我们在领导方法上习惯于上边说话,下边照办,久而久之便以为领导高明,凡事按照领导说的办才保险。其实,这是把事情弄颠倒了。看来,不抛弃这种“领导高明”的框框,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生产队的自主权就会受到干扰,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就不可能充分推开。随着认识的提高,思想的解放,胆子也就比较大了,我们在全县大力提倡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核算单位,因地制宜选择责任制形式。去年,包产到户和包产到劳的生产责任制虽然没有在全县普遍推开,但已经显示出它的威力,与同样气候条件的1978年相比,全县粮食总产增长了7.3%,加上多种经营的发展,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4%,人均银行存款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今年,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已在全县农村普遍推开,农村经济生机勃勃,前程似锦。这里需要补充说明,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并不是要领导机关放弃正确的领导。当前进行的农村经济改革,同其它方面的改革一样,是一项新的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领导机关在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同时,还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精神进行正确引导。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具体帮助基层完善改革的措施。如果借口相信和依靠群众而放弃领导,撒手不管,那是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失职行为。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教育,我的“左”的指导思想有所克服,但这种“左”的症结还具有顽固性,要彻底清除它,还须在今后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据《山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