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人口普查——有关基本国情的大规模调查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1
第5版()
专栏:

人口普查——有关基本国情的大规模调查研究
李成瑞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继1953年和1964年两次人口普查以后,一次规模更大的、内容更为丰富的人口普查,也是为了更好地调整国民经济、进行四化建设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已经多年没有进行过人口普查,少数同志对于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这个任务感到生疏、不太理解。为了统一思想认识,保证把人口普查工作做好,对这次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主要特点以及当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作一些说明,看来不是没有必要的。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指出:
“这次人口普查,对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安排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人口普查,也叫国情普查,是以人口为中心对国家若干基本情况的全面调查。人口普查的资料,是国家进行行政管理和指导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更需要人口普查的资料。
我国是有近10亿人口、8亿农村居民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存在着“左”的错误思想,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同我们对我国基本的国情缺乏清醒的认识分不开的。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彻底纠正“左”的错误思想;要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发展我国经济的新路子来;要制定既包括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人口发展的中期和长期计划,这就需要通过人口普查取得大量的全面数据和资料,进一步弄清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各个地方要解决好本地区经济布局和人民的商品供应、住宅、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问题,要制定好本地区的各项工作规划,也都需要通过人口普查摸清本地区的人口和有关情况。
人口普查是经常性人口统计所不能代替的。经常性人口统计是人口情况的动态统计。它的项目比较少,又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准确性往往不够高。人口普查是人口状况的静态统计。只有通过人口普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掌握全国人口静态数字和有关人口的大量数据,并且据以检验经常性人口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人口的普查和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首要内容。这次人口普查是统计干部的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统计干部可以通过实践学到许多有用的本领。这对于我们以后搞好各项普查,包括工业普查、农业普查、商业普查、非物质生产领域情况的普查,以及做好经常性统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次人口普查,对于提高我国统计工作的水平,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这次人口普查与前两次人口普查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普查的规模更大了。第一次普查时(1953年7月1日),我国有60,193万人。第二次普查时(1964年7月1日),我国有72,307万人。1980年底我国人口是98,255万人(不包括台湾省),到1982年7月1日,人口还要增加。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第二、普查项目增多了。除前两次普查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外,这次还准备增加婚姻状况、在业人口的部门构成和职业构成、在业人口以外的人口状况(如在校学生、退休职工、待业人数、家务劳动人数)等等。按照目前的试点方案,共有20个项目。全国10亿人口,10亿个“20”,数据量是多么大啊!取得这样庞大的数据,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第三、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人口普查的大量数据。使用现代化计算技术处理普查资料,不仅准确、迅速,而且可以从事手工计算难以做到的多种加工,可以根据研究分析的需要进行各种分组和各种交叉对比。一张20个项目的普查登记表,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可以汇总出几十种、上百种重要统计表,整理出几万页的统计资料。
为了适应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特点,每一个普查工作人员,都应当具有高标准、严要求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谨慎从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漏洞,都可能影响普查资料的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失误。
以人口普查试点为中心,
切实搞好各项准备工作
这次人口普查能否搞得好,首先要看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从现在起到1982年7月1日,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第一,周密地做好普查工作规划。这次人口普查,是一项涉及许多部门和千百万群众的多工种、多工序的平行交叉作业,事先必须有详细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各地要根据全国总的要求,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当地的具体规划,逐项明确负责单位和负责人,确定开始进行和完成的日期,并且定期检查,务使项项落实。
第二,搞好人口普查试点。这是准备工作的中心一环。这次人口普查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所不熟悉、不懂得的,必须通过试点取得直接经验。把试点搞好了,可以出办法、出细则、出经验、出干部,可以推动电子计算站的建立和计算技术的掌握。试点必须包括人口普查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从试点中学会人口普查的全套本领。
第三,要做好整顿户口的工作。通过整顿户口,查清常住人口的实际情况,为划分普查区的界限、掌握每个普查区的户数和户主姓名提供参考资料。
第四,切实作好宣传动员工作。当前宣传动员的重点,是对广大干部讲清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特点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在人口普查全面动员阶段,再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人口普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合作。
第五,抓好电子计算站的建设。这是完成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技术保证。各地都要按计划分期分批完成电子计算站的机房的建设,配套设备的购置,机器的安装调试以及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工作。
第六,充实和健全普查机构,形成一支精干的、稳定的业务骨干队伍。这是胜利完成人口普查的组织保证。有了这样一批业务骨干,才能使1982年调查登记时的几百万普查大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指导,才能使各项工作的组织和业务水平达到预期的要求。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经过充分的、周密的准备,保证把这件事情作好。”我们要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虚心学习,做好充分的、周密的准备,胜利地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任务。
(摘自《统计》双月刊1981年第2期,作者略有修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