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马来西亚的石油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1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的石油工业
林孝锃
马来西亚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世纪,在沙捞越的米里地区就发现了石油。1907年,壳牌石油公司在这里勘探。1910年12月,在加拿大山的米里一号钻井完工,这是马来西亚第一口油井。这口油井现已干涸,被宣布为国家管理的一个古迹。
五十年代,壳牌石油公司在沙捞越近海开发油田,埃索石油公司也在沙巴地区近海发现石油,以后建设了油田。1966年初,有10家外国石油公司争相在马六甲开采石油。1969年,在沙捞越发现天然气后,天然气的开采也有发展。马来西亚的石油生产实际上一直由壳牌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等外国垄断资本经营,其中美国资本所占比例越来越多。
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权益,马来西亚政府于1974年7月颁布了新的石油法令,用分享政策代替原来的租借制度,并成立了“国营石油公司”,全面负责石油的生产、分配和销售,由总理直接管理。1976年以后,外国石油公司相继同“国营石油公司”签订了产品分享合同。在原来的租借制度下,政府只按卖出原油价格征收12.5%的税。新石油法令规定,除以40%的生产所得充作采油成本外,其余60%的分配比例是:马来西亚政府占65%,采油公司占35%,这样马来西亚政府可获比过去较多的收入。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石油工业迅猛发展,主要靠近海油田的开采。到1980年底,全国已有14个油田:沙捞越8个,丁加奴3个,沙巴3个。石油日产量1970年为17,969桶,1975年为97,838桶,而1980年达到28万桶。在十年内石油日产量提高了14倍。石油工业在马来西亚国民经济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74年,在马来西亚出口总值中,橡胶、锡、木材和棕榈油4项占了70%左右,石油出口占第5位。1980年,石油出口已跃居出口的首位,外汇收入达到70亿马元(约合29亿美元)。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在80年代大力发展石油工业,1985年石油日产量将提高到36.2万桶。
马来西亚现有3个炼油厂,两个是壳牌石油公司所有,一个是埃索石油公司所有。3个炼油厂现有炼油能力为每天15.5万桶。现在“国营石油公司”计划再建两个炼油厂:一个建于丁加奴,日产量为3万桶,全部提炼国产石油,预计明年可以动工;另一个建于马六甲,这将是全国最大的一个炼油厂,日产量为16.5万桶,主要提炼进口石油,预计于1985年投产。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它同其它邻近国家一样也面临着能源难题。据调查,马来西亚今年全国能源需求量为每日19万桶石油当量。从去年的情况看,能源95%靠石油,1.5%是水电,其余是用木柴和煤炭。可见,马来西亚能源对石油的依赖很大。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可能导致石油危机。因此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加速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在建设两个用天然气或石油都可发电的电厂。(附图片)
马来西亚雪兰莪锡器厂的女工在加工锡盘。这种锡盘是著名的手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