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心灵的交流——鲁迅展览在西德和西柏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8-15
第7版()
专栏:

心灵的交流
——鲁迅展览在西德和西柏林
吴兴唐
“鲁迅展览多方面地体现了中国的灵魂,愿中国在鲁迅精神鼓舞下日益繁荣富强”。……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诞生100周年日益临近的时候,多少德国朋友参观了在西德各地和西柏林成功地展出的鲁迅展览后,禁不住发出了热情的赞叹和友好的心声。人们不仅通过展览了解鲁迅和中国,而且把它看作中德两国人民一次心灵的交流。无怪这次巡回展览从1980年1月至1981年1月,历时整整一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
一些德国朋友看了展览后,用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来表达他们的观感:“一个重大的发现!”这绝不是一句客套话。
由于种种原因,在德国,知道鲁迅名字的人还不多,更不用说熟悉他的著作了。约在五十年代,有个名叫卡尔迈的作家出版过一本名为《旅途漫长》的集子,介绍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故事,以后也有人零散地翻译过鲁迅的一些作品,但发行量有限。现在,西德朋友,特别是他们中的年青一代,一旦发现这块晶莹闪光的中国现代文学瑰宝,欣喜和惊叹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位教授感慨地对我们说:“说来惭愧,鲁迅早在三十年代首先向中国读者广泛介绍了欧洲文化,而我们直到他去世后四十多年的今天才发现这位理应列入世界文学巨匠行列的中国作家。为什么发现得如此晚呢?原因之一,即欧洲中心主义的无知。鲁迅展览是德国对中国现代文化的重大发现,尽管这种发现晚了。但晚发现并不就是不重要的发现,如莎士比亚,就是在他去世后一百多年才为欧洲大陆发现的。”
一些朋友指出,鲁迅是本世纪初最早学习德语的中国人之一,向中国介绍过许多德语作家,特别是著名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的版画和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现在的巡回展览可说是鲁迅对他熟悉的但尚未到过的德国的一次访问。
一位大学生对我们说:“我是第一次听到鲁迅的名字的。鲁迅作品写的虽然是我们陌生的中国的事,但他创作的文学典型,特别是在社会上受侮辱、受欺压的小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认为,他的作品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结合。他创作的人物形象,他的思考和写作方式同欧洲著名作家歌德、萧伯纳、契诃夫和布莱希特等人有许多共同特点。对我们欧洲人来说,鲁迅作品确实是陌生的,但又很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鲁迅展览受到西德和西柏林的舆论界很大重视,许多报刊指出:“鲁迅是世界历史性的作家,他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是列入世界文库的作品”。
在一次展览会上,时间已很晚,观众差不多都已离去,一位年近七旬的德国老人走过来,对我说:“过去我崇尚老子的思想,认为它就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所在。看了展览后得到一个启发,我错了。鲁迅的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中国民族精神”。
一位德中友协朋友说:“鲁迅是德中文化往来的先驱者。我们要仿效这个榜样,共同努力把两国人民的友谊培植在心灵深处。德国读者不仅要读到更多的鲁迅作品,而且还希望读到茅盾、巴金、郭沫若和其他现代作家的作品。”
文化交流也是心灵的交流。鲁迅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随着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友谊交往的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